Study 14 Isaiah 24 & 25 (2.11.30)

研經題目:
第廿四章開始長篇連續記述關於耶和華的日子之異象的默示,一直到第廿七章為止。似乎不可能給它與任何歷史背景拉上關係,它或許是用來作為那將要吞沒全世界之最大的大審判的一種理想中的描述。天際除了出現於23節的那一道光明之外是一片漆黑,由那一道明光便突然引致第廿五章的讚美,正如地十二章接續第十一章的情形一樣。先知首先以自己的名義(廿五章),然後又以蒙救贖之團體的名義(廿六章),為了他們必從最後的審判中得拯救,並且為了他們永遠的福樂和安全而感謝神。
1. 請將廿四章裏面不信的人在面對神施行審判而大難臨頭時之情緒,與信徒之反應作一對比。你在似乎是不幸的景況中,仍然能讚美神嗎?比較哈三16~19。
2. 在廿五章裏面關於神為這個世界及為其子民所作之「忠信誠實」的計劃,對我們有什麼教訓呢?
3. 試將神為其子民之最後目的的這一幅舊的圖畫,與在啟七15~17和廿一1~4裏面新約的那一幅作一比較。
注:
廿五2。在這一節裏面,如同在廿四10、12和廿六5裏面一樣,「城」子不是指特別的城市,而是指任何敵對神的堅壘,以與神的「堅固的城」(廿六1)作對比。前者會「變為亂堆」,但後者卻以牢不可破的堡壘為保障。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24:1~27:13 第三個神諭系列:結局。關於上帝以審判和拯救來統管萬國,這是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異象。13~20章和21~23章是向特定國家發言,而24~27章則預見整個世界將在歷史終結時陷入危機,但是上帝的百姓卻奇妙地在自己的城中安然無恙(參24:4,25:8,26:19,27:6)。這幾章經文用生動的比喻描繪最後的戰爭和上帝得勝,常被稱為 “天啟文學”。
24:1~27:13 耶和華:歷史中的主宰者(Sovereign Actor)。第13~23章可能給人的印象是,列國是歷史舞臺上的主要演員,耶和華只是對他們作出反應。這幾章闡明了這是一個錯誤的印象。耶和華是世界舞臺上的主宰者,歷史在祂的手中展開。第24~27章有時被稱為 “小啟示錄”,因為與主前二世紀和主後一世紀的末世啟示文學一樣,它們認為上帝在幕後操縱事件,以便在時間的盡頭設計祂的勝利。但是末世啟示文學的許多通常特徵在這裏都消失了——包括顏色、數字和奇妙的意象,所有這些都具有編成了密碼的意義。此外,末世啟示文學往往對歷史持悲觀態度,認為上帝必須在最後進行干預以贖回歷史。這些章節並沒有暴露出這種悲觀主義;上帝現在就在祂的子民當中工作。有兩個主題占了主導地位:城市和歌曲。每個主題都通過對比來發展。(1) 大地之城與上帝之城,以及 (2) 無情之歌與救贖之歌。該單元分為兩部分:(1) 第24~25章強調了大地之城的毀滅和隨之而來的對上帝子民的解救,(2) 第26~27章則著重於上帝之城以及這一現實對世界命運的影響。(BTSB)
24:1~25:12 耶和華對大地的破壞。上帝將審判全地,並將在錫安山為所有承認祂的主宰地位的子民舉行一個盛大的筵席。(BTSB)
24:1-20 被廢棄的城。耶和華從錫安山施行統治,祂徹底粉碎現今的邪惡時代,並用全地敬拜的喜樂取而代之。
24:1-23 《以賽亞書》以其章節之間的過渡而著稱。在某些情況下,很難決定這些過渡元素究竟是與前面的章節還是後面的章節更緊密。本章就是其中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對全地審判的宣告可能是對前面對特定國家的一系列審判的總結。另一方面,“歌”和“城”的重複出現以及最後提到錫安山,使第24章與第25章(以及第26~27章)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無論如何,本章將第13~23章與第25~27章緊密相連。(BTSB)
24:1-6 高舉人類罪惡的世界秩序要被廢棄。
24:1 看哪,耶和華,神諭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上帝主動的臨在。分散的希伯來原文puts,與創11:4、8、9的 “分散” 相同。以賽亞暗指巴別塔事件,預見對人類妄圖擺脫上帝統治的另一次且是最後的審判。
24:2 沒有任何社會階層的權位能保護人免受上帝的審判(參啟20:12)。
24:24 地上悲哀衰殘,見何4:3。
24:5 地被……污穢,因為他們犯了律法,在上帝的眼中,人的罪玷污了世界(參民35:34)。廢了律例,審判臨到,是因為世人為了建立另一套社會秩序,而蔑視上帝向他們啟示的旨意。永約,也許是指藉著挪亞賜給全人類的聖約(創9:16);或是與大衛家所立的聖約,藉此賜福給全人類(撒下23:5;賽55:3)。有些解經家認為,這裏是指上帝與全人類訂立的默許聖約,包含在上帝放到人類良知裏的 “律法”和 “律例” 中(參羅1:18-32,2:12-15)。但這種觀點與前兩種看法不同,在《舊約》並沒有被稱為 “永約”。
24:6 所以,以賽亞解釋人的罪孽和上帝審判的公義。
24:7-13 以狂歡來逃避現實的生活方式已經銷聲匿跡了。
24:10 荒涼的城,在24~27章,城是一個重要的比喻(參24:12,25:2,26:1-2、5,27:10)。城不僅是人口密集之地,而且人想像它是安全的地方,因此以賽亞將世界的文化視為一座城。“荒涼的”(希伯來原文tohu)在創1:2譯作 “混沌”。人類文明的世界之城雖然高度發達,但因為試圖抗拒上帝的旨意而糟蹋了自己的潛能。
24:13 打過的……已摘的……所剩無幾,喻指第6節審判之後只有少數 “剩下的人”。這節經文承接上文,過渡到14-16節。
24:14-16那些蒙上帝救贖的人歡欣敬拜,取代了7-11節的醉酒狂歡。他們謙卑地讚賞耶和華的威嚴,將榮耀歸給立約的耶和華以色列上帝,就是公義的那一位,唯獨耶和華以公義統管萬有(參12:1-6,52:8-9,65:14;啟5:9-10,15:2-4)。
24:16 我有禍了!先知為當時世界的背叛而哀歎(參6:5,21:2-4)。
24:17-20 審判世界是上帝不可更改的終極作為。
24:18 躲避……的必墜入……上來的必被……纏住,這不是意外,而是上帝的作為參摩5:19)。天上的窗戶,見創7:11。“天” 和地相對應,象徵一場徹底毀滅的災難,就像挪亞時期的洪水一樣。
24:21-23 耶和華必懲罰。耶和華要完全得勝並統管祂的仇敵,並在祂自己的百姓面前得享尊榮。
24:21 到那日,24~27章強調上帝一直在引導歷史,這段經文七次說明這一點(24:21,25:9,26:1,27:1、2、12、13)。高處的眾軍……地上的列王(《和修》“天上的軍隊……地上的列王”),指所有抵擋上帝的力量,甚至包括屬撒但的靈界使者。
24:23 月亮和日頭的光輝被萬軍之耶和華的榮耀蓋過。上帝要永遠在祂的聖城——錫安山上的耶路撒冷作得勝的君王。祂的長老帶領著得贖的百姓,他們雖然曾經不忠(3:14,19:14-15),但現在已被忠心的人取代(52:7,60:19-20)。
25:1-12 祂必永遠吞滅死亡。贖民慶祝上帝的救贖。24:23的 “長老” 現在唱詩讚美。
25:1-12 堅固城與神的山。上帝不僅因其在救贖中的信實和值得信賴而受到讚美,也因其審判而受到讚美。第1-5節是一首對拯救的讚美之歌;第6-9節描述了為全世界預備的神聖筵饗;但第10-12節包含了一個提醒,即上帝的祝福不是給那些始終不改其驕傲的人的。(BTSB)
25:1-5 上帝推翻人類的暴政。
25:1 你是我的上帝,雖然救贖的範圍廣及所有人,但得救贖卻是個人的事。奇妙的事(希伯來原文pele’),特指上帝的奇妙作為,指祂以超自然方式介入自然界和人類事件(參9:6)。古時所定的,不是最後一刻的嘗試,而是很早以前就確定的勝利(參14:24-27)。
25:2 城,見24:10注。外邦人宮殿,外族入侵和佔領後建造的所有堡壘將永遠消失。
25:3 所以,摧毀人類的暴政後,上帝為人伸冤的道路現在暢通無阻。榮耀你,見45:23。曾經聯合起來對抗上帝的強暴之國,現在都前來正確地敬畏祂。
25:4-5 保障,贖民在上帝那裏擁有的保障,勝過人的 “堅固城”(2節)。強暴人的凱歌,指他們傲慢的誇口。上帝就像雲影,無聲無息地守護祂受壓迫的百姓,直到最終得勝。
25:6-8 上帝解除人的悲傷。
25:6 在這山上,見2:2-4,4:5,11:9,24:23,65:25;來12:22。為萬民,25:6-8共五次使用 “萬”、 “各”和 “普” 等詞,表明上帝完全的拯救。“萬民” 的涵蓋性與 “這山” 的特殊性相輔相成。筵席,上帝慷慨地回應24:7-11沉寂了的地上狂歡(參55:1-2;啟19:9)。
25:7 遮蓋……之物……帕子,在詛咒之下,死亡的威脅籠罩著人類所有的活動(參創3:17-19;啟22:1-3)。上帝必除滅(《和修》“吞滅”)這死亡的威脅,重新賜生命(參啟1:17-18)。
25:8 祂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上帝已經擊敗死亡,使死亡不能再吞噬生命(參5:14;林前15:54;啟21:4)。這是一個應許,在將來的某個時刻,上帝的百姓將不再受制於死亡,而是永遠活著。祂百姓的羞辱,就是表面上他們已被上帝離棄(參中28:37;詩44:13-16,69:9-12,74:9-11、22-23,79:1-5;賽43:28,51:7,54:4-8;耶15:15;結5:14-17,36:6-7)。
25:9-12 上帝挫敗人的驕傲。
25:9看哪,見24:1。我們期待並忍耐等候社會和大地被更新(參40:9-11的期望),這個日子終於來到。這是我們的上帝,表明全心全意認同祂(參出29:45-46)。我們素來等候,救恩值得這樣等待,甚至值得忍耐25:8所說的羞辱。救恩完全是祂的,從創始到成終,救恩唯獨屬於上帝(參出14:13,15:2;詩68:19-20,98:2-3)。
25:10 手,喻指第9節所述上帝大能的 “救恩”。摩押象徵所有起來抗拒上帝的國家和文化,如34:5-9和63:1所述的以東,被踐踏在上帝的腳下。糞池,是25:6所述筵席之外的唯一去路。
25:11 他必……伸開手,他用盡方法自救,想要洑水(《和修》“游泳”)脫離第10節所述的糞坑。他的驕傲,見16:6,將人的驕傲對比25:9所述的喜樂忍耐。
25:12注意關於城的比喻(參24:1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