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 Jeremiah 3:6~4:31 (3.2.18)

研經題目:
1. 三6~20。猶大的罪是什麼?什麼使猶大的罪在神的眼中看為更加嚴重呢?這種罪今日以什麼形式出現呢?比較雅四4;約壹五20、21。神提議什麼,並且根據什麼條件?
2. 試探索三21~四4所指出的復興的過程。「要開墾你們的荒地」和「你們當自行割禮,歸耶和華」,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比較九26;申十16;羅二28、29。
3. 四5~31。這是從北方而來之侵略者的一幅生動圖畫。他在神的目的中有什麼地位?
注:
1. 三8。言及主前721年北國以色列為亞述所征服的事。
2. 三10。參三4之注解。
3. 三14。「丈夫」,比較19、20節。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3:6~4:4 以色列可以並且應當悔改。上帝有意赦免北國以色列的百姓,約西亞曾試圖把他的改革從猶大擴展到以色列(王下23:15-20;代下35:16-19),這可能就是本段經文的背景。儘管她過去不忠,上帝仍然願意重新接納這個出軌的新婦。最終的結局不一定是刑罰,過去的罪可蒙赦免(3:6-14),未來仍然可以是光明的(15-18節) 。上帝呼召百姓悔改(19-25節),他們需要有一顆新心(4:1-4)。
3:6~4:4 不忠心的以色列。到目前為止,先知把以色列國作為一個實體來處理。然而,早在耶利米的時代之前,這個國家已經分裂成兩個不同的王國,即北方的以色列王國和南方的猶大王國。由於北國反叛上帝,亞述人在主前722年征服了它,並分散其人口。在本節中,耶利米區分了以前的北國和南國,他就生活在南國。(BTSB)
3:6 約西亞王在位的時候(主前627年之後;見1:1-3和“《耶利米書》中的事件年表”,本頁),上帝向耶利米講說北國以色列的不忠。以色列行淫,到處祭拜偶像(2:20)。
3:7 儘管上帝幾百年來對以色列多番忍耐,她卻不歸向上帝。“歸向”(希伯來文shub)可以譯作“歸回”或“悔改”,根據上下文而定。以色列不“歸回”,就是拒絕“悔改”。令人傷心的是,她奸詐的妹妹猶大也仿效她的行為。
3:8 猶大看到上帝給以色列休書休她,是指以色列從主前732年開始被擄,一直到主前722年撒瑪利亞陷落。然而猶大並不害怕,仍去行淫。
3:9-10 猶大並不……歸向上帝,她沒有悔改,只是假裝歸向上帝而已(2:26-29,3:4-5)。她獻上的禱告和祭物,完全不是出於真誠的悔改和信靠。
3:11 上帝指出,背道的以色列比奸詐的猶大還顯為義。至少以色列坦承她對上帝不忠,猶大卻試圖掩飾她的邪淫。
3:12 上帝差遣耶利米,向亡國被擄的以色列各支派宣告特別的恩典,他們當時分散在北方。他們應當悔改,因為上帝不以忿怒待他們,祂是慈愛的(關於給北方支派的類似盼望,見何3:5)。譯作“慈愛的”(希伯來文hasid)一詞,僅出現在本節和詩145:17,用來指上帝。“慈愛的”的那一位以“慈愛”(希伯來文hesed)待人,第二個“慈愛”指立約的恩慈和信實(見2:1-2注)。
3:13 以色列背叛上帝,去祭拜別國的神明偶像,她必須承認自己的罪孽。悔改將帶來上帝的接納和復興(申30:1-10)。
3:14 上帝要求背道的兒女……回來轉向祂。上帝宣稱是他們的丈夫,或“主人”。本節的“丈夫”(或“主人”)在希伯來原文是動詞ba‘al “作丈夫,作主人”,詞根與巴力一名相同。從歷史上可見,以色列沒有跟隨她真正的丈夫耶和華,而是跟隨了巴力,以巴力作她的主人(何2:16-17)。如果以色列願意歸回這位真正的“丈夫”,他就必從一城取一人,從一族取兩人,將以色列帶到錫安。這些一人、兩人的剩餘少數,是上帝真正的子民(賽6:11-13,10:20-23)。
3:15 上帝將把合祂心的牧者,即上帝喜悅的領袖君王(如大衛;撒上13:14),賜給祂的餘民(見3:14注)。這些牧者將用知識和智慧牧養百姓,百姓離棄上帝去跟從假教師和祭司時,他們缺乏的正是這些知識和智慧(何4:1-3)。“牧者”是本書反復出現的一個主題(2:8,3:15,10:21,23:1-4,50:6;參結34章),可特指百姓的領袖,例如君王(撒下5:2),也可泛指一般民事和宗教上的領袖。這些領袖都有責任帶領上帝的百姓,在個人和群體生活中彰顯上帝的聖潔。百姓需要忠心的牧者,上帝也會在被擄歸回之後,把這樣的牧者賜給他們。
3:16 當那些日子,即上帝帶領以色列回到錫安的日子,祂必使餘民生養眾多。被擄的以色列人認為約櫃象徵上帝的寶座(王下19:15),所以渴望看到耶路撒冷聖殿內耶和華的約櫃。在復興的日子,百姓將不再追想,也不再製造約櫃,因為約櫃在哪裏已經不重要,百姓沒有約櫃也可以虔誠地敬拜上帝。
3:17 那時,人必稱耶路撒冷為耶和華的寶座,因而取代了約櫃的象徵功能。然後,萬國必到耶路撒冷(賽2:1-5),住在那裏的人都忠心事奉上帝(賽4:2-6)。這個耶路撒冷就是新的耶路撒冷,在那裏,上帝的百姓完全脫離了罪,永遠與上帝同住(賽65:17-25;啟21:1-8)。
3:18 當那些日子,猶大家要和以色列家再次合一,一起事奉上帝。他們曾因犯罪而被驅散到四方,但最終必回到應許之地(賽11:10-16)。他們將得到完全的復興。
3:19-20 上帝重申,因著以色列的詭詐和不貞,他不能將美地,就是萬國中肥美的產業(“肥美”《和修》作“最美”)賜給她;其實,這是上帝渴望賜給以色列的。
3:21 突然間,從淨光的高處傳來以色列人哭泣懇求之聲。以色列人終於承認,他們走彎曲之道,並忘記耶和華他們的上帝。
3:22 上帝召喚以色列人回來(悔改),好醫治他們背道(原文直譯:失信)的病,即他們祭拜別神的罪。在這裏,上帝把赦免比作身體上的醫治(30:17,33:6;何6:1,14:4)。看哪,我們來到你這裏,以色列人作出正面的回應,承認耶和華是他們的上帝。
3:23 以色列人還承認,小山(拜偶像的場所)和喧嚷(拜偶像的儀式)真是枉然,是虛假、空洞虛無的。唯有上帝使以色列得救,他們也進一步按照他們立約的丈夫在11-18節提出的要求,表明要單單效忠於祂。
3:24 以色列人承認,那可恥的偶像(《和修》“那可恥之物”)奪去了他們的家園、土地和自由,正如利26:27-33和申28:64-68發出的警告那樣。
3:25 最後,以色列人承認他們應當感到羞恥和慚愧(詩51:4),上帝給他們的懲罰是公正的。他們和列祖從幼年(見《和》注)起就犯罪,沒有聽從耶和華……的話(參尼9:1-38;但9:1-19),沒有遵從祂的教導。
4:1 上帝強調,真正的悔改包括從祂眼前除掉所有可憎的偶像(創35:1-4),並且決定了就不再動搖。以色列不能像現在的猶大那樣,既事奉上帝,又事奉偶像(2:23-37)。
4:2 真正的悔改包括:宣認唯獨耶和華是永生的上帝,立志以誠實(忠信)和公平、公義對待上帝和鄰舍(利19:18;申6:4-9)。恩典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以色列完全的悔改將榮耀上帝,帶領列國因耶和華稱自己為有福(《和修》“因祂蒙福”),從而成就上帝賜給亞伯拉罕那關乎萬國的應許(創12:3),並且帶領他們因祂誇耀(或“誇口”,如詩63:11)。上帝呼召耶利米做列國的先知(1:5-10),他就在這裏履行他的呼召。
4:3 上帝向猶大和耶路撒冷人說話。他們必須像聰明的農夫那樣,要開墾他們的荒地,不要撒種在荊棘中。事奉別神,等於在錯誤的靈性土壤上耕作。
4:4 這裏用了另一個比喻,上帝告訴猶大的百姓,他們要自行割禮歸耶和華,將心裏的汙移除掉(“污穢”原文直譯:包皮;申10:16)。“心”象徵一個人的全部意志和感情,全心全意去愛上帝是信心的本質(申6:4-9;可12:28-32)。真正的割禮不僅僅是肉體上的割禮,而是心的割禮(創17:10-14),使以色列人成為跟隨上帝的人(羅12:28-29清楚陳明這個舊約原則)。沒有更新的心,人就會悖逆,令上帝的忿怒如無法熄滅的火那樣燃燒(賽1:31;耶7:20,17:27,21:12;摩5:6)。
4:5-31 災禍即將來到。猶大和耶路撒冷若不悔改,災禍就會臨到,外敵會從北方入侵,大肆破壞(1:13-16)。戰敗的慘況十分可怕,甚至好像上帝的創造都被翻轉了一樣。外敵入侵必使百姓哀慟(4:5-13),但也應當帶來悔改(14-18節),因此,拒絕悔改是愚蠢的行為(19-31節)。
4:5-31 來自北方的災禍。在熱切地懇求百姓悔改,但百姓顯然是充耳不聞之後,先知全面宣告了對猶大和其首都耶路撒冷的審判。(BTSB)
4:5-6 猶大和耶路撒冷必須為戰爭做好準備。吹角警示有危險,因此百姓如果住在沒有城牆、沒有防禦的鄉村,就應該逃到堅固城尋求保護。威脅來自北方(1:13-16)。
4:7 獅子,許多古國都把自己比作獅子,但這節經文指的是巴比倫,它在耶利米時期是毀壞列國的主要勢力。土地將變得荒涼……無人居住,因此逃跑(如5-6節)也是徒勞。
4:8 上帝的烈怒要向不公正和沒有愛的百姓發作(4節),因此哭泣和哀號(都是古時的喪葬禮儀)是合宜的。
4:9 那時指耶和華的日子,是上帝審判的日子,可以是在歷史上的審判,也可以是在歷史結束時的最後審判(見摩5:18-20注,以及1356頁圖表 “先知書論述的‘耶和華的日子’”)。君王和首領……祭司帶領百姓走歪路(2:8),並反對耶利米(1:17-19),因此審判來到時,百姓不能再指望他們。
4:10 耶利米悲痛欲絕,禁不住大聲呼喊。他表示上帝曾說所有人必得平安,但事實上,上帝的忿怒即將臨到。很明顯,那時耶利米在引述假先知所說的話(6:14,14:13,23:16-17)。令耶利米不解的是,既然假先知所說的話如此錯謬,上帝為什麼還允許他們發言?從《聖經》其他經文可見,上帝有時會差遣說謊的靈進入假先知裏面(見撒上16:14注)。上帝自己從不作惡,但有時會利用邪惡的使者來成就審判的目的。
4:11-12 這裏將敵軍的攻勢比作一陣飛沙走石和灼人的熱風。這樣的風不是為簸揚,也不是為揚淨(參得3:2;賽30:24;關於簸揚的過程,見詩1:4注),只是為摧毀。
4:13 敵軍好像暴風雨來臨前的雲一樣突然來到,戰車的兇猛之勢就像旋風,行動迅捷如鷹。面對這樣的敵人,耶利米知道他的同胞必要敗落。
4:15-17 來自以色列國最北面的但的守望者發出警告,因為猶大背叛上帝,耶路撒冷和猶大的城邑將被圍困。
4:18 戰敗將是如此的苦,必觸動以色列的心,那正是上帝試圖用愛去觸摸的地方。
4:19 耶利米激動地回應,他哭喊說:“我的肺腑啊,我的肺腑啊”。肺腑翻騰喻指極深的痛苦(伯30:27;哀1:20,2:11)。聽見角聲(4:5),他的心(感情、意志和情緒的中心)也戰抖。
4:21 和許多聖經人物一樣,耶利米想知道,他必須看見戰旗和聽見戰鬥的角聲(4:5-6)要到幾時(詩79:5,89:46;賽6:11)。
4:22 上帝回應耶利米,指出百姓缺乏得救的知識,沒有正確認識祂的道路和話語(3:15;何4:1-3)。他們只有智慧去行惡,因此是愚頑、愚昧無知的兒女。這些刺耳的話是要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激勵百姓悔改;同時也提醒耶利米,他的同情心在這裏可能並不適用。
4:23-25 耶利米把即將來到的審判,描述為創世過程的逆轉。大地再一次空虛混沌(創1:2),天也無光(創1:3),大山和小山震動(創1:9-11),人類(創1:26-31)和飛鳥(創1:20-23)都絕跡。
4:26 應許之地的富饒也將逆轉(參4:5-31注)。上帝發出烈怒(4:8)之後,肥田(3:19)變成了荒地。
4:27 毀滅看似十分徹底,但上帝並不將全地(“整個世界”)毀滅淨盡。上帝的憐憫(何11:1-9)和永恆的計劃(弗1:3-14;彼後3:1-13),讓受造物得以繼續存留。
4:28 昔日,上帝的話語一出,世界便造成;照樣,現在祂要藉著祂的話帶來毀滅。祂知道百姓不會悔改,因此祂不會後悔,或轉意不作。
4:30 耶路撒冷竭力向戀愛她的人(從前的盟友)獻媚,但所有的努力都是枉然的。
4:31 錫安女子是指耶路撒冷和聖殿區域。面對殺人的仇敵,耶路撒冷將要像生頭胎的婦人那樣受苦(哀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