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5 Jeremiah 36 (3.4.1)

研經題目:
1. 本章所記載的事情一定不會比廿六章所記載的遲了多久(把1節與廿六1的日期作一比較)。上帝出於憐憫,吩咐耶利米再作一次警告。這警告在:(a) 內容上,(b) 傳達方法上,和 (c) 結果上,哪一方面與廿六章的警告不同呢?
2. 你想那些王子為什麼覺得他們必須把這一切話告訴王子(16節)?是不是為了要使耶利米緘口(比較摩七10~13),或是希望王會聽上帝的話,如同約西亞所行的一般(王下廿二10、11)呢?關於24節,請比較賽六十六2。你是否有這種印象,覺得這是決定這個國家的命運的時刻,而這命運幾全系於王的行動?在你生平中用什麼決定可資比擬的?
3. 把19節與26節作一比較。我要怎樣描述我自己成功的行動或活動呢?
注:
1. 5節。「我被拘管」:可能因為怕造成擾亂(比較廿六章他在聖殿那篇講章的衝擊作用)或怕沾染某項儀節上的不潔。
2. 8節。這一節把以下幾節的故事作了簡短的總結。注意1和9節,就可以知道完成那書卷所耗費的時間。第四十五章所記載的事,是發生與8節和9節之間。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36:1-32 猶大拒絕上帝的話。這裏進一步闡述猶大如何不聽上帝的話。上帝出於憐憫,已經啟示了祂的話(1-19節),但約雅敬冷漠地拒絕了(20-26節)。儘管如此,王國覆滅時上帝的話仍然立定(27-32節)。
36:1-32 約雅敬焚毀耶利米的書卷。顯然,就在利甲族人表現出他們的忠誠(第35章)的同時,約雅敬卻拒絕聽從耶和華通過祂的先知所說的話。將第35章和第36章並列在一起,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BTSB)
36:1 第四年, 大概在主前605年, 那時猶大還未成為巴比倫的附庸(王下24:1),巴比倫也未擄走一部分猶大人(但1:1-4)。
36:2 書卷,見32:9-15。一切話……從約西亞的日子起,直到今日,是主前627—主前605年(1:1-3)。
36:3 上帝賜下祂成文的話語,是出於祂的憐憫,為要引導猶大悔改(35:12-15),使他們可以避免因違背聖約帶來的後果。關於災禍和惡一語雙關,見1:13-14注。
36:4 巴錄(見32:12-16)是耶利米的朋友,他們一同事奉上帝(36:32,45:1-5)。耶利米口述上帝的話,由巴錄寫成書卷。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印章,上面刻著“尼利亞戶的兒子文士比拉克亞戶”,這人可能就是耶利米的書記員巴錄。
36:5 被拘管,不能進耶和華的殿(《和修》“被禁止,……”),原因不詳,但可能因為耶利米傳講有關聖殿的景況,見7:1~8:3,26:1-24。
36:6 你要去,證明巴錄已委身事奉上帝和上帝的話。禁食的日子,以色列人通常在面對緊急情況時宣告禁食(見珥2:15-17),這次也許是在主前605年,巴比倫入侵的時候(36:1)。書卷上的話,念給百姓,巴錄作為耶利米的使者,必須在公眾面前宣佈上帝的警告。
36:7 他們……懇求,祈求脫離巴比倫的手,是猶大禁食日的部分內容。各人回頭,離開惡道(參3節)。如果沒有悔改(7:9-15),禱告祈求上帝拯救也是枉然。
36:8-10 巴錄遵從耶利米的吩咐。第五年九月,即主前604年12月。禁食,見6節。上院,在百姓聚集的院子之上的區域。新門,官長聚集裁斷案件的地方,見26:10。考古學家在一幢主前7世紀一主前6世紀的四室住宅中,發現了一個貯藏所,內有50個封緘文件用的印璽(圓形印章,通常用黏土製成);其中一個印璽刻著:沙番的兒子基瑪利亞戶(基瑪利雅的另一種寫法)。屋,見35:2-4。
36:11 基瑪利雅的兒子米該亞,基瑪利雅或許是亞希甘的兄弟和基大利的叔叔;亞希甘(26:24)和基大利(39:14)都曾保護耶利米。
36:12-13 米該亞急切地想讓王的首領(《和修》“官長”)都知道耶利米的話,但他這樣做的原因不詳。
36:14-16 眾首領(《和修》“官長們”)聽見耶利米的話之後,也希望約雅敬可以聽到。害怕,可能因為害怕上帝的審判,但也可能因為這些話有叛國通敵之嫌。
36:17-19 眾首領再次(參26:16-24)設法保存耶利米和巴錄的性命。
36:22 九月,見9節。過冬的房屋,在屋子裏留出來用作取暖的房間(當時是12月,參8-10節),見摩3:15。火盆,指可移動的火盆或固定的壁爐。
36:23-24 王和他的臣僕都輕視上帝的話。對他們來說,書卷不過是爐火的燃料。用……刀將記載上帝聖言的書卷割破和焚燒,他們愚蠢而傲慢地藐視全能創造者和審判者所宣示的信息。
36:25 以利拿單,見26:22-23。基瑪利雅,見29:3。
36:26 哈米勒的兒子(《和修》“王的兒子),約雅敬這時只有三十歲左右(1節;王下23:36),因此“王的兒子”可能指王所喜愛的一個臣僕,或一個特別的臣僕(36:8)。耶和華卻將他們隱藏,大概是藉著人來隱藏他們,如在26:24。
36:29 約雅敬不相信巴比倫能成功入侵耶路撒冷(7:1-15,26:9),因此燒了書卷。
36:30 因為約雅敬輕視上帝的話,所以他沒有後裔接續他作王,也不得風光大葬(22:18-19)。這審判在37:1成就。
36:31 不聽,即不遵行上帝的話(參申6:4-9)。
36:32 耶利米遵照上帝的命令,再製作一份蒲草書卷(27-28節)。許多相仿的話,耶利米非常詳盡地闡述他的信息,但經文沒有說明他如何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