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EMON Study 1
腓利門書
引言
腓利門書無意把教理作系統的介紹。這卷書明言作書人有一個目的——就是請求腓利門收留一個侍候過他、又攜款潛逃的奴僕。這人在羅馬與保羅接觸之後,業已悔改而變成一個新人。要保羅讓他走是不容易的事;要阿尼西母回去見他的主人就更加困難。可是最困難的莫過於腓利門要再收留他。然而,大家既都是基督徒,事情就完全不同了。這封信具有極大的魅力、機智、恩慈和愛心,而且給實踐的基督教提供一幅令人難忘的圖畫。這卷書信雖然沒有注明時間和地點,但它顯然是與歌羅西書寫於同一時期。
□ Philemon (3.6.18)

研經題目:
1. 這封信對保羅本身說明了什麼?他是不是正在實踐西三12~14的教訓?要密切的注意他所作的懇請和他所用以支持這懇請的論據。
2. 有什麼事情臨到阿尼西母(他的名字是「有用處」或「有益處」的意思),使他開始過名副其實的生活呢?接受基督教的信仰有使我們對:(a) 領我們歸向基督的人;(b) 我們的雇主,或地位相當的人都有用處嗎?
接下來,請讀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3 問候。信的開頭是保羅一貫的風格,但收信對象是一個人,而不是全體信徒。
1 關於提摩太,見 “提摩太前書導論” 。
2 亞腓業可能是腓利門的妻子:亞基布可能是腓利門的兒子,積極參與在歌羅西的傳道工作(見西4:17)。在你家的教會,當時基督徒還沒有建造教堂,他們都在家中聚會。在歌羅西,有腓利門家裏的教會;在老底嘉,有甯法家裏的教會(西4:15;見林前16:19注)。
4-7 感恩和禱告。在請求腓利門之前,保羅先為他獻上真誠的感恩(4-5節),並說明自己怎樣為他代禱(6-7節)。
6 與人所同有的(《和修》“與人分享”;希臘原文koinōnia)的含義很豐富,包含慷慨、夥伴合作和團契相交等概念。這一切都源於信徒在基督裏共有的信仰和生命。koinōnia的這種用法,與保羅稱讚腓立比信徒為支持福音事工(腓1:5)而慷慨奉獻( “以……為同伴”,見17節注)的用法相近。在為阿尼西母向腓利門求情之前,保羅生做一些鋪墊。腓利門的分享會使他在基督裏更深知道……各樣善事,也就是更深刻地明白和體驗基督為他預備的福氣。
7 眾聖徒的心從你得了暢快,腓利門對信徒的愛是眾所周知的,這使保羅得到極大的快樂。他一直熱心服事其他基督徒,大大激勵了眾人。關於 “心” 這個詞(希臘原文splagchna),見12節注。
8-20 保羅為阿尼西母向腓利門求情。在為阿尼西母求情之前,保羅先描述阿尼西母的巨大轉變(8-12節);然後暗示自己被囚期間,阿尼西母的陪伴對他有很大的幫助(13-14節)。那時保羅想,可能上帝已經憑著祂的主權介入這個事件,使腓利門可以按著阿尼西母是主內弟兄那樣接納他(15-16節)這樣阿尼西母將會給腓利門帶來更大的益處。最後,保羅直接請求腓利門重新接納阿尼西母,如同接納保羅本人一樣(17-20節)。
8-9 放膽(希臘原文parrēsia)指 “坦白” 或 “直率”,毫無顧忌地談論一些難題。吩咐你,保羅選擇不去要求腓利門做任何事,而是憑愛心請求他。像我這有年紀的,當時保羅可能已有60歲或60多歲了。30年前他被稱為大數人掃羅,參與逼迫司提反和其他基督徒(徒7:58),那時他還是個 “少年人” 。
10 阿尼西母原文意為 “有益的” 或 “有幫助的”,是當時奴僕常用的名字。西4:9也提到他陪同推基古送信給歌羅西教會。我……所生的兒子(參林前4:15和加4:19,保羅在那裏也用了生產之苦的比喻),形容阿尼西母是他從靈裏生的。
12 我心上的人(《和修》“我心肝”),這裏的 “心” 希臘原文是splagchna(直譯:內臟,尤指胃和腸),而不是常見的kardia。Splagchna這個詞表達親密的感情和深厚的愛(參7、20節;腓2:1;西3:12)。保羅不是以置身事外的仲裁者身份,而是作為一個與阿尼西母建立了深厚感情的人來處理這件事。
13-14 不是出於勉強,保羅不想勉強腓利門,而是勸說他,好使腓利門顯出的愛是真切的,並不勉強。
15 他……離開你,希臘原文的動詞是被動語態,但沒有指明是誰使阿尼西母離開。我們最好把這個被動語態理解為 “出於上帝的” 或 “屬天的帶領”,即上帝主導了這件事情。這使人想起《舊約》中的約瑟被哥哥們出賣,長期寄居埃及;後來與他們相認時,約瑟說:“差我到這裏來的不是你們,乃是上帝”(創45:8)。
16 不再是奴僕(原文直譯:不再好像奴僕一樣),保羅大可更明確地說 “他不再是奴僕”,清楚表明他期望阿尼西母得著自由。關於希臘原文doulos,見《讀者指南》。“好像……一樣” 這個詞(希臘原文hōs《和》沒有譯出)暗示,保羅讓腓利門自己去思考該怎樣做,然後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不是由保羅直接吩咐他去做。但顯然保羅期望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會有徹底的改變,因為如今阿尼西母已經是腓利門親愛的兄弟。
17 同伴(希臘原文koinōnos)與第6節 “與人所同有的”(希臘原文koinōnia)詞根相同。腓利門的善良這時應當體現在他與阿尼西母的新關係上。上帝已經為基督的緣故接納了祂的百姓,因此他們也當彼此接納(見羅5:6-11;林後5:16-21;見林後2:10注)。
18-19 他若虧負你,暗示阿尼西母不僅從腓利門家中逃走,可能還偷了他的錢(或財物)。阿尼西母可能用這些錢作路費到羅馬去,並在那裏住了一段時間。羅馬社會用非常殘忍的手段懲罰逃奴,有時甚至把他們處死。因此,保羅請求腓利門去做一件很不尋常的事,就是免了阿尼西母的債。關於羅馬社會的奴隸狀況,見林前7:21注;弗6:5注;見《讀者指南》。這是我保羅親筆寫的,雖然這封信可能是保羅口述、提摩太執筆(見1節),但保羅在這關鍵的地方把筆拿過來,並簽署自己的名字。保羅強調他個人保證必償還腓利門的所有損失。這個保證不同尋常,因為當時保羅還被囚禁,身無分文,卻願意為阿尼西母承擔欠腓利門的所有債務;而且,腓利門相當富有。連你自己也是虧欠於我,指腓利門是因保羅的傳道而信主的,腓利門對保羅的 “虧欠” 很大,在保羅的帶領下,腓利門得到永生。因此,相比而言,阿尼西母欠腓利門的那一點點就算不得什麼了。
20 在第7節,保羅說他大有快樂,因為 “眾聖徒的心從你(腓利門)得了暢快”;在12節,保羅說 “我現在打發……我心上的人”。在這裏,保羅第三次使用希臘原文Splagchna(“心”),吩咐腓利門要使我的心在基督裏得暢快。上帝在腓利門生命中所做的工作,現在要藉著他和阿尼西母的關係彰顯出來。
21-25 結語和問候。在信的結尾,保羅提到他計劃去歌羅西(21-22節),並代表在羅馬的同工向腓利門問安(23-25節)。
21 有些人認為,你所要行的必過於所說的,這是指讓阿尼西母恢復自由。有些人認為,保羅在這裏是暗示腓利門要差遣阿尼西母回去伺候他(參13-14節)。保羅可能有意讓腓利門自己決定怎樣做是最好的,所以不給他任何具體的指示。
22 給我預備住處,保羅盼望從獄中獲釋,能有機會去歌羅西。這是否表示保羅此時已放棄(或至少推延)之前要去西班牙的計劃,我們無法確知。
23 與腓利門一樣,以巴弗是歌羅西人。他為上帝所用,在歌羅西建立了教會(西1:7,4:12)。這時以巴弗和保羅一起在羅馬,為基督耶穌……同坐監。至於以巴弗為何被捕,我們不得而知。
24 馬可、亞里達古、底馬、路加,西4:10、14也提到這四個人。關於馬可,見徒12:12;關於亞里達古,見徒19:29。幾乎可以肯定,這個路加就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作者(另見西4:14;提後4:11)。保羅被關押在凱撒利亞兩年,後來又在羅馬被囚兩年。在這四年期間路加都與他在一起。令人惋惜的是,後來底馬貪愛世界,離開了保羅(提後4:10)。
一个有关“Study 1 腓利門書 (3.6.18)”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