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 撒迦利亞書 1 & 2 (3.7.26)

ZECHARIAH Study 1~9

撒迦利亞書 共9課

引言

  撒迦利亞比哈該遲兩個月開始執行他作先知的工作(參亞一1;該一1)。他這卷書分為兩部分(一至八章,和九至十四章),這兩部分的性質差異這樣大,以致有許多人認為第二部分必不是撒迦利亞本人,而是別人寫的。然而,這種假定決非必要。內容的不同乃由於主題的改變,而且第二部分實際上是在第一部分多年之後寫的。從深入的研究便也顯示這兩部分之間有顯著相似之處。

  這卷書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論到聖殿的重建,並包含撒迦利亞對百姓與他們的首領勉勵和警戒的。一開始就要他們悔改(一1~6),接著便是一連八個異象,這些異象給百姓心中的疑難和問題提供了答案。第一部分以先知對伯特利人之問題所作的答覆作結(七1~3),那問題是猶太人在遭難的日子禁食悲哀,現在是否仍當繼續。

  這卷書的第二部分是兩篇默示(九至十一章和十二至十四章)。這兩段經文,正如巴倫(David Baron)在他所著極有價值的注釋書中說的,是論異教世界和以色列之間的戰爭,但「在第一個默示中,由於報應,『異教世界壓迫以色列的權勢終被摧毀』,並賜給以色列能力『勝過這一切仇敵』是其主題」;而在第二個默示中,由於報應,「萬國在最後的大衝突中,『以色列本身被篩淨並被潔淨』,而變成耶和華的聖潔國度,構成了主要的論題」。

  撒迦利亞的作品,預示了錫安的王在柔和與尊榮中的出現,並宣稱祂將被棄絕和統治全地。因此他的作品常常被新約引證,用來指基督第一次或第二次降臨的事。

綱要

一1~6  呼籲百姓要留意上帝的話。

一7~六8 八個異象。

    一7~17 在番石榴樹中間之耶和華的使者。

    一18~21 四角與四個匠人。

    二1~13 手拿準繩的人。

    三1~10 大祭司約書亞。

    四1~14 金燈檯。

    五1~4 飛行的書卷。

    五5~11 量器與婦人。

    六1~8 四輛車

六9~15         給約書亞加冕。

七1~八23    對伯特利代表圖的答覆。

九1~17                   外邦的征服者和錫安得王。

十1~12                   如牧人之王帶給百姓的恩澤。

十一1~17               真牧人見棄及其可悲後果。

十二1~ 9                耶路撒冷蒙救護。

十二10~十三 6        百姓悔改並蒙潔淨。

十三7~9                 擊打牧人,羊就分散。

十四1~21               彌賽亞降臨並在地上建立國度。

□Study 1 Zechariah 1 & 2 (3.7.26)

研經題目:

1. 我們從(一1~6)所論聽從於棄絕耶和華的話語的不同後果學到什麼教訓?無論人怎樣做,什麼是、而且時常都會是真是不變的呢?關於6節,請與太五18作一比較。

2. 在這兩章中有三個異象(一7~17,一18~21,二1~13),這些異象怎樣答覆如下的問題?(a) 上帝對耶路撒冷的真正態度怎樣?(b) 怎樣才能征服那些壓迫他們的國家?(c) 這座現在荒涼的城還有前途嗎?

3. 試想想這裏論耶路撒冷的話,在屬靈方面對我們在基督裏也同樣真實到什麼程度呢?例如:參二5;8下;10~12。正如當日叫撒迦利亞時代的百姓要相信,今日豈不同樣也叫我們相信嗎?比較林後一20。

注:

1. 一11節。在列國中並沒有任何激勵的跡象去成就上帝對以色列的旨意。

2. 一20~21節。「四個匠人」:是上帝所指派粉碎列國的「角」(那就是勢力)的代理者。

3. 二4~5節。要量耶路撒冷的建議被取消了。是為了這裏所說的理由。

4. 二6節。「北方之地」:就是巴比倫(或波斯),是他們被擄去之地。參7節。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撒迦利亞時期的近東世界(1428頁地圖)

約主前520年

猶大百姓從巴比倫被擄歸回不久,撒迦利亞向他們發預言。幾年前,即主前539年,居魯士大帝統一了瑪代波斯,後來又征服了巴比倫,吞併其領土。一年後,居魯士准許猶大百姓歸回故土,重建聖殿。他和兒子岡比西斯繼續擴張波斯帝國,使帝國版圖從埃及和呂底亞一直延伸至印度邊境。

撒迦利亞時期的巴勒斯坦(1429頁地圖)

約主前520年

到了撒迦利亞時期,以色列和猶大地(後來統稱為巴勒斯坦)的邊界已被重新劃定,與亞述和巴比倫入侵之前大不相同。被擄的猶大百姓從巴比倫歸回後居住的一個波斯小省份,現在被稱為猶大省,只包括一小部分先前屬於猶大的土地。以東人向西北方遷移,離開他們位於摩押以南的故土,遷到緊鄰猶太南部的地區,這個地方現在稱為以土買。從前屬於北國以色列的領土,已被劃分為幾個小省份,其中一個是撒瑪利亞。

1:1~8:23 神諭和異象。這一系列異象的篇幅很長(1:7~6:15),是本書前半部分的主要內容。重點是第三個異象之後的復興神諭(2:6-13),以指出大祭司約書亞是復興的關鍵人物作為結束(6:9-15)。先知(和讀者)在天使的引導下,看見一些緊密關聯的事物,包括:執行上帝旨意的超自然使者,作為成就上帝計劃的工具的自然力量,辨識和裝備上帝為百姓設立的領袖,以及敦促上帝的百姓悔改和配合上帝的拯救的恒切呼籲。簡言之,上帝在行事,一切受造物都受影響。人間的事務反映出天上的實際,這成為以後天啟文學的顯著特點。第7章談到百姓的道德狀況。錫安復興的痛苦和得勝,構成本書前半部分的總體框架(1:1-6,8:1-23),同時也是後半部分的框架(參9:9-13,14:16-21)。

1:1-6 序言: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百姓被擄歸回之後,上帝呼召他們重新向他委身。

《撒迦利亞書》預言的日期(1429頁表)

經文日期 
1:1大流士王第二年八月主前520年10-11月
11:7大流士王第二年十一月 (細罷特月)二十四日主前519年2月15日
17:1大流士王第四年九月(基斯流月)初四日主前518年12月7日

1:1 大流士王第二年,即主前520年,波斯帝國剛剛經歷一段時間的內亂,重新穩定下來。兩個月之前,哈該開始他的事奉,百姓聽到哈該的傳道之後,開始重建聖殿,並且更加重視古老的預言。“撒迦利亞”這個名字意為“耶和華記念”。

1:2-3 上帝曾向他們的列祖大大發怒(2節),列祖幾代人的罪導致百姓被擄。然而上帝並不以忿怒對待這世代的人:如果他們轉向上帝,上帝就轉向他們,恩待和賜福給他們(3節)。

1:6 列祖漠視上帝的先知所說的話,承受了上帝的懲罰。眾先知後來也都死了,但上帝藉著眾先知所傳的言語律例,卻仍然有功效,帶來了所警告的審判。現在,對於回頭(《和修》“回轉”)並承認上帝公義審判的新一代人,這些言語和律例同樣結出果子。這是後文所述上帝轉向祂百姓的各個異象的基礎。

1:7~6:15 八個夜間異象和一個標記性的舉動。接下來的八個異象,是先知在新年來臨前的同一個晚上領受的。在古代近東,新年通常與建殿有關。

1:7-17 第一個異象:神秘的騎馬人。在第一個異象中,撒迦利亞看見騎馬的人,他們向上帝彙報全地的情況,並催促耶和華的使者為耶路撒冷代求。

1:8 在第一個異象中,一人騎著紅馬,在他身後有人騎著紅馬、黃馬和白馬,在希伯來文中,“紅”(深栗色)是馬匹的常見顏色,“黃”指淺棕色。這些普通的馬隱藏在窪地(深谷或溝壑)的番石榴樹中間,番石榴樹屬常青樹,有大量的枝葉遮蔽騎馬的人。

1:10-11這些騎馬人奉耶和華差遣,在遍地走來走去(《和修》“……在遍地巡邏”,10節),是他的“特種部隊”,並非人類(人無法快速偵查全地),而是秘密監察世界的天使,負責向上帝提供最新的、準確的調查信息。他們說,全地都安息平靜(11節)。

1:12 列國安逸,上帝的百姓卻不得安息,這種情況顛覆了合宜的秩序。因此,作為上帝代表的耶和華的使者,求上帝結束這七十年的審判(見耶25:11注)。

1:13-14 美善的安慰話,上帝積極回應,差派撒迦利亞去傳揚這一好消息。上帝為耶路撒冷錫安而“妒忌”(《和》譯作:心裏極其火熱),這句話是立約的語言,不僅指情緒變化,也指恩待這地的行動。雖然上帝曾因百姓犯罪而發怒(2節),並且召集列國審判他們,但現在該讓列國承受上帝的忿怒了。

1:17 上帝的百姓既已轉向祂(6節),祂也轉向他們。聖殿(16節 “我的殿”)要重建,從中要流淌出聖約的豐盛(《和修》“繁榮”)祝福。上帝要……揀選耶路撒冷,作為祂臨在百姓中間的居所。

1:18-21 第二個異象:壓迫猶大的反受壓迫。第二個異象描述四角(18節),代表軍事力量。“四”象徵導致猶大、以色列和耶路撒冷分散(19節)的所有世界強權。關於“四”的具體所指,解經家有不同看法。這裏採納的觀點是:“四”分別代表:(1) 亞述,主前722年擄走了北國;(2) 巴比倫,主前586年擄走了猶大和耶路撒冷;(3) 波斯,當時的統治者;(4a)希臘,藉著先知預言(見9:13),或(4b)其他所有攻擊以色列的地上勢力。另一種常見的觀點是,這裏的“四”就是但2章和7章提到的國家,即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和羅馬。第三種觀點是,這裏不是指具體的國家,“四”代表所有敵對以色列的國家,將從北方(亞述、巴比倫和撒瑪利亞)、南方(埃及)、東方(亞捫和摩押)、西方(或西南方:非利士)而來。因上帝的百姓犯罪,這些國家曾打散(《和修》“擊散”,1:21)他們,應驗了利26:33嚴厲警告的聖約詛咒。結果他們在壓迫者的腳前下跪,抬不起頭來。角所受的懲罰,與它的罪行相當:那些舉起號角攻擊猶大的國家,自己的角將被四個匠人(1:20)打掉。這四個匠人代表其他國家,它們要砍下折磨以色列之國的角,並擾亂安逸的列國。在亞伯拉罕之約中,上帝應許要詛咒那些藐視亞伯拉罕和他後裔的人(創12:3),此應許仍然有效。

2:1-13 第三個異象:無城牆的耶路撒冷。在這個異象中,撒迦利亞預見一座復興後的耶路撒冷,城內住滿百姓,甚至城牆外也是。新耶路撒冷將吸引那些仍然居住在被擄之地的猶太人,以及無數的外邦人。

2:1-5 第三個異象的基本要點是,上帝對祂子民的計劃比他們的期望更大。由於該城仍處於廢墟之中,丈量耶路撒冷就是對上帝在被擄後恢復耶路撒冷的應許的一個有信心的行動。但是要丈量一個城市意味著有邊界,即城市的地界。然而,這座耶路撒冷城將會沒有邊界,因為人口眾多,也沒有火牆,因上帝的同在就是它安全的保障。(KJV SB)

2:1 第三個異象是一人手拿準繩(《和修》“一人手拿丈量的繩”),強調耶路撒冷將來復興之後的規模,與現在的不起眼形成鮮明對比。

2:5 因為生活在其中的百姓和牲畜極多,以致耶路撒冷龐大到只能“無城牆”(4節)。然而,耶路撒冷不會因為沒有城牆而不安全,上帝自己將提供一道環城的火城(《和修》“火的城牆”),這讓人想起守衛伊甸園的基路伯和發火焰的劍(創3:24),以及保衛以利沙的“火車火馬”(王下6:17)。上帝的榮耀先前住在會幕和聖殿之中(出40:34;代下7:1),並在尼布甲尼撒毀滅耶路撒冷之前離開了聖殿(結10章),但這榮耀將要回來住在全城中(見結43章)。

2:6-7 從北方之地逃回,既然上帝的榮耀重回耶路撒冷,並且祂即將審判先前的統治者(1:18-20),那麼那些還在巴比倫被擄的人,就應當從那裏逃脫,回到錫安,聖殿所在的地方。

2:8 本節的希伯來原文難以理解,可譯作“在榮耀之後祂差遣我”,或在顯出榮耀之後,差遣我。《和》的譯法參照第9節末的平行句子。撒迦利亞以此暗指,他是奉差遣作先知(參賽6:1-5;結1:28),並已預備好履行職責。他的信息是,上帝快要審判那些擄掠祂百姓的人(參結19:25-29)。雖然上帝曾經藉著列國懲罰猶大,但是現在,誰攻擊上帝的百姓,誰就是在攻擊祂眼中的瞳人,即瞳仁,人體最敏感的部位之一。

2:9 上帝將向壓迫猶大的人掄手(《和修》“揮手攻擊”),意思是他們要被自己從前的奴隸毀滅(參賽13:2);而希伯來原文含有這事即將成就的意思(“正要掄手”)。這些事件要驗證先知的話語是真確的。

2:10 應當歡樂歌唱,在描寫上帝公義(詩35:27;參箴29:6)和上帝同在(詩90:14)的詩篇中,也有類似這種指示的經文。上帝回來,住在重建的聖殿中,充滿榮耀,歸回猶大的百姓因此發出頌讚。

2:11 那時,其他邦國也要前來,並歸附耶和華(與祂立約,見賽56:3-5;耶50:3)。最終,猶太人和外邦人要在一國中,作祂的子民,有上帝住在他們中間(參弗2:13-16)。

2:12 雖然列國將來也敬拜上帝,但猶大耶路撒冷仍是上帝所揀選的

2:13 上帝興起,從聖所出來了,因此凡有血氣的(《和修》“凡血肉之軀”)都應當肅靜和心懷敬畏(參哈2:20)。

One thought on “Study 1 撒迦利亞書 1 & 2 (3.7.26)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