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3 撒迦利亞書 5 & 6 (3.7.28)

Study 3 Zechariah 5 & 6 (3.7.28)

研經題目:

1. 第五章有個生動的異象論及那些行惡的人和惡事的本身。這一切的最後命運將會怎樣?比較提後二19;帖後一7~10;啟廿一1~4、8,27。

2. 六9~15。給大祭司加冕,又預言將「在位上」作祭司,並要建造耶和華的殿的那一位(12節)有什麼預表呢?比較約二19~22;弗二13,19~22;來八1,十11~13;彼前二5。

注:

1. 五1~4。是上帝的懲罰追捕犯罪者的異象。

2. 五6。「量器」:是個桶狀的量器,這裏說有一個圓形的鉛蓋。

3. 五11。「示拿地」:就是巴比倫省。

4. 六1~8。這個異象的詳情是很難解釋的,但大意是表明耶和華統治全地(5節),並藉無形的代表施行祂的懲罰,比較王下六15~17。

5. 六10~11。在巴比倫的猶太人派的代表團已來到耶路撒冷。撒迦利亞受命把他們所帶來的一些金銀製造一頂「冠冕」,並把它戴在大祭司的頭上。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5:1-4 第六個異象:飛行的書卷——審判罪惡。第六個異象是一卷巨大的書卷,長9.1米,寬4.6米,在空中飛行。書卷大小相當於一塊巨型廣告牌,書卷是展開的,人可以讀出上面嚇人的內容。書卷是一份立約文件,兩面書寫,像出32:15摩西從上帝領受的法版一樣,目的是使背約的人承受聖約的詛咒。背約者以凡偷竊的凡起假誓的為代表(5:3),偷竊是得罪同胞,起假誓是指著上帝的名(4節)起的,因此得罪上帝。所有背約的人都將因上帝的聖約詛咒而被除滅(3節),被趕離開與上帝立約的百姓群體。詛咒要進入背約者的家,無論這家用什麼材料建成,都將被毀滅(4節)。

5:5-11 第七個異象:飛行的量器——除去罪惡。這個異象象徵性地描述地上的罪惡被除去,並被移往士拿。

5:6-7 第七個象和第六個異象密切相關,除了毀滅的威脅外,還要被驅逐。先知看見一個量器(6節),原文作“伊法”,約合五分之三鬥。在這個小容器內,是惡人在遍地的形狀(6節;原文直譯:他們在遍地的罪惡)。這些罪惡被擬人化為一個婦人(7節),她被困在量器內,有一塊重約34公斤的圓鉛蓋住量器(7節)。

5:8罪惡擬人化為一名女性,可能指女神偶像,也許是亞舍拉,她是各種罪惡的統稱,包括宗教上和社會上的罪(申9:4;代下22:2-3)。婦人也可能代表以色列人的外邦妻子(見拉9章;尼13:23-27)。這兩件事聯繫在一起,是因為外邦妻子常常引誘以色列人陷入拜偶像的罪(尼13:26)。然而,異象的含義完全是地上的罪惡被除去(見3:9)。天使小心看守,免得婦人逃脫。他把婦人扔在量器中,將那片圓鉛扔在量器的口上,確保萬無一失。邪惡雖然存在,但卻是在上帝的權能和轄管之下。

5:9 被擬人化為婦人的罪惡,由兩個翅膀中有風婦人帶走,“風”(希伯來原文ruakh)代表上帝的作為。她們的翅膀如同鸛鳥的翅膀,這是一種每年從巴勒斯坦向北遷徙的大鳥,和量器的去向相同。關於這兩個人的象徵意義,解經家並沒有一致的意見。她們是上帝的信使,可能是天使或其他屬天的生靈。如果是天使,則是《聖經》唯一一處描述天使是女性的經文。

5:11 罪惡的量器被移至示拿地(巴比倫)的一個地方,並為這地建了一所房屋或神廟。這樣,所有拜偶像的人連同他們祭拜的對象,都一起被送到一個足夠遠離上帝百姓的地方,從而永遠不會回來使上帝的百姓陷入罪惡之中。

6:1-8 第八個異象:上帝的軍隊行進。撒迦利亞看見四輛車,象徵上帝統管全地的權能。

6:1-3 第八個異象顯然和第一個異象相似,撒迦利亞看見四輛車(《和修》“四輛馬車”,1節),從兩座銅山(6:1)中間出來,閃閃發光。古時的車,相當於今天的坦克,是軍事力量的重要標誌。車分別套著不同顏色的馬:紅、黑(2節)、有斑點的(3節)。關於紅馬,見1:8注。馬(3節)拉著這些車,數字“四”代表完全。天軍終於出動。

6:5 天使解釋說,這些車代表天的四風,強調覆蓋全地,地上沒有哪一處是它們不能到達的。“風”的希伯來原文ruakh也可以譯作“靈”,因此這裏的風也可能代表上帝的權能在地上運行(參5:9)。

6:6 這些“車”駛往不同的方向:白馬黑馬駛向北方有斑點的馬駛往南方。沒有派紅馬出去,可能是作預備隊。因為西邊是地中海,東邊是曠野,所以猶大的強敵總是從北方(巴比倫、亞述、波斯)或南方(埃及)來。

6:7 壯馬(拉著車)遵照上帝的命令,在遍地走來走去(《和修》“在地上巡邏”),在全地宣告並行使上帝的至高統治。主要目標是“北方”的巴比倫,四輛車中有兩輛駛在那裏。

6:8 他們輕鬆獲勝,上帝的(希伯來原文ruakh;原文直譯:靈)已在北方得到安慰(《和修》“使我放心”),那裏曾經是仇敵的巢穴。這暗示,那些與上帝為敵的人最終將徹底戰敗(參申12:10)。

6:9-15 標記性的舉動:為約書亞加冕。這個神諭展望聖殿順利建成。

6:11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戴上金銀冠冕,這是一個象徵性的舉動。用金銀製成的冠冕反映出該2:8的期望,這兩種貴重金屬都從遠方運到聖殿,使聖殿充滿榮耀。那些“從巴比倫來”的人(6:10),為這一標記性的舉動提供所需材料,凸顯出被擄的百姓在未來社群中的地位。

6:12 約書亞將要加冕,成為將要來到的那位真正苗裔的象徵,參耶33:15。撒迦利亞重申耶利米曾經傳達的應許,即將來有一位君王來到,他要發旺生長,建造耶和華的殿,承受王家的尊榮,彰顯君王治理的權柄和正統。

6:13 將來的王坐在寶座上,祭司也坐在上,可能在王的旁邊。如耶33章所述,大衛王朝的延續和利未祭司制度交織在一起。君王必須重建聖殿,而利未祭司站在新聖殿中,在上帝面前獻祭(耶33:18)。兩職之間,指在未來的王和未來的祭司之間,將籌定和平,兩種職任之間的和平與和諧,將使國家和平與蒙福。

6:14 神諭的結尾點名提到幾個被擄的人,強調他們現在的職責。其中兩個名字與上文略有不同,可能是綽號。冠冕要存放在上帝的殿裏為紀念(參出30:11-16;民10:9-10),使百姓確信上帝定意要如此行。

6:15 還在遠方的人會來幫助已在耶路撒冷的人,建造耶和華的殿。有些解經家認為,這是指仍在被擄之地的猶太人會回來幫忙;但也有人認為,這是指外邦人將幫助建造聖殿。他們必須繼續留意聽從耶和華你們上帝的話,就像該1:12記載他們當初所做的那樣。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