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8 撒迦利亞書 12 & 13 (3.8.2)

Study 8 Zechariah 12 & 13 (3.8.2)

研經題目:

這兩章是論列國眾民聯合攻擊耶路撒冷和上帝必施救助的預言(十二1~9),也提到國中那些看見並承認他們所扎的那一位的人之悔改並得潔淨(十二10~13~9)。這個預言最後的應驗會發生於現今這個時代的末了(比較羅十一25~27),但在屬靈方面適用於現今一切屬祂的人。

1. 耶路撒冷受到偌多仇敵圍攻的威脅而得保存的秘訣是什麼(十二1~9,比較十四3)?基督徒同樣有勝過世界、體,和魔鬼的希望嗎?比較詩廿七1~5;約壹四4;五4。

2. 十二10~十三9顯示了上帝子民的哪四種經驗?你自己有過那些經驗嗎?(a) 關於十二10~14,請比較 約十六8~9以及徒二37~40。(b) 關於十三1,請比較來九13~14;(c) 關於十三2~5請比較林後七1。(d) 關於十三7~9請比較彼前一5~7。

注:

1. 十二11。哈達臨門被認為是米吉多(或耶斯列)平原的一座城市,約西亞王在該地被殺,是猶大國歷史上最黑暗、而且最令人哀傷的事件(比較代下卅五22~25)。

2. 十二12~14。這裏強調以色列人悔改的熱烈與普遍性。

3. 十三2~6。那些先知,既被證明是假的,就必蒙羞,而且會設法隱諱他們曾預言此事實。所受的傷(6節)是他們狂亂說預言時自己所加的傷(比較王上十八28),或者更可能是他們被百姓攻擊所受的傷(比較3節末句)。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2:1~14:21 第二個神諭:百姓和他們的領袖。在本書的最後一個段落,隨著與耶路撒冷的將來有關的場景逐一展現——以明顯的“那日”(這三章共出現17次)為標記,猶大的盼望現在清晰地與“大衛”聯結在一起。先知首先宣告上帝的拯救(12:1-9),然後描述這拯救對百姓中不同成員的影響(12:10~13:9)。第14章展開了與“耶和華的日子”有關的主題,這個日子廣泛出現在小先知書中(見摩5:18-20注)。

12:1~13:6 上帝百姓的復興與更新。上帝不僅保護祂的百姓,還引領他們真正悔改,洗淨他們的罪,救他們脫離拜偶像。

12:1-9 耶路撒冷得勝和列國傾覆。到了時候,上帝將要懲罰想要傷害猶大的列國,並抬舉大衛家。

12:1-9 耶路撒冷的仇敵要被消滅。撒迦利亞預言,未來列國都將對耶路撒冷發起進攻。上帝應許要拯救並堅固祂的百姓。(BTSB)

12:1 耶和華……的默示一語,表明這是撒迦利亞一段新的預言(見9:1;瑪1:1),描述上帝百姓的完全復興和更新。這變化發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上帝是天地和人類的創造者,作為創造者,上帝能夠在一片混沌中重造一個新社會。因為上帝做了這一切,所以祂應許的審判和救贖也是確實的,是可信靠的。

12:2 耶路撒冷將成為上帝刑罰列國的工具,是令人昏醉的杯,即盛滿醉人之酒的杯子,人喝下它,會經歷羞辱、混亂和毀滅(參耶25:15-29)。

12:3 那日一語引出九次類似的宣告,最後一次在13:4。雖然“那日”是常見的用語,但重複出現這麼多次卻是少見的,賽19:16-25是最好的比較。希伯來先知對未來的宣告,總是關乎即將發生的事,但這幾句是指向遙遠的將來,大概與“耶和華的日子”有關。耶路撒冷將變為一塊重石頭,將(利27:5有一個相同的希伯來詞,更具體的意思為“切”)到企圖搬動它的列國。

12:4 當地上的列國聚集到耶路撒冷,上帝將使他們精銳的騎兵部隊瞎眼驚惶,這是根據申28:28的聖約詛咒而描繪的畫面。至於猶大家(猶大百姓),上帝說:“我必看顧”(《和修》“我必張開眼睛”),意即祂必守望並保護他們。

12:5-6 猶大的族長短暫地成為焦點:他們意識到,耶路撒冷堅不可摧的力量並非出於自身,而是出於萬軍之耶和華(5節,上帝的戰名),他們自己卻如煮飯下的旺,或者易燃禾捆中的火把(6節:參士15:1-8),在耶路撒冷復興的時候,吞滅周邊的列國。

12:7 拯救要先臨到猶大的帳棚,甚至在耶路撒冷之前,意即住在帳棚裏的戰士,或住在耶路撒冷城外帳棚裏的窮人,將會先蒙上帝拯救,使耶路撒冷城中的百姓不會因為地理位置優越而驕傲。亞伯拉罕之約的應許將要成就(見創12:1-3),耶路撒冷猶大全地將得榮耀,而攻擊它的列國都要滅亡。

12:8 耶路撒冷的所有居民都必得享人類最高的榮耀,如大衛一樣,因他是合上帝心意的人(撒上13:14),而大衛家的人必得著更大的、如上帝般的榮耀。經文不是意味著他們將成為上帝,或與上帝同等,而是說他們變得如上帝。在那日大衛的後裔將率領他們爭戰,像耶和華的使者在古時所行的一樣(見書5:14)。

12:9 上帝將審判來攻擊耶路撒冷各國的民,這個總結結束了從第3節開始的小段落。第3節首次引出的“各國”的結局,在此終於塵埃落定。

12:10-14 為罪悲哀。《舊約》其他地方提到靈的“澆灌”時,總是指澆灌上帝的靈(10節;見結39:29;珥2:28-29)。這靈將施恩叫人懇求(12:10),暗示百姓悔改和上帝赦免。關於猶大的記敍逐漸減少,這幾節經文聚焦在大衛家耶路撒冷。他們將為他們所扎的那一位悲哀(10節),“扎”通常指被劍或矛刺死(見民25:8)。他們的悲哀如同喪了長子,指承載家族延續全部盼望的獨生子,或者像哈達臨門悲哀(12:11)。有一種解釋是,哈達臨門是迦南偶像巴力的名字,祭拜它包括哀悼它的死及降入陰間。但令人質疑的是,當耶路撒冷的悲哀像異教徒在祭拜儀式中所發的悲哀,撒迦利亞竟然會預言賜福。另一種更好的解釋是,哈達臨門是米吉多附近一座小鎮的名字,因此這裏是指約西亞王在此地戰死後,百姓為他深痛哀悼(11節;見代下35:24)。被“扎”的那位是誰(12:10),以及耶路撒冷的居民……仰望的是誰,這些都難以確定。如果仰望我的是後面一句所指的(“他們所扎的”),那麼就是指上帝自己,可能體現在13:7所述被擊打的牧人身上,這正是約19:37所宣稱的應驗在耶穌身上的預言。這份悲哀必要籠罩整個族群,每個家庭,所有人。其中特別提到兩個家族:大衛的王室後裔,藉著他的兒子拿單(12:12;參代上14:4)傳承,以及祭司家族利未(12:13),藉著他的孫子示每(代上6:16-17)傳承。

12:10-14 要為他們所扎的人悲哀。在這場戰役結束後,百姓將為他們所扎的人哀悼和悲傷。(BTSB)

13:1-6 除去罪惡和偶像崇拜。百姓悔改後需要洗除罪孽,所以上帝為他們開一道泉源(1節)或泉水,有流動的水從其中流出,供潔淨儀式使用(見利14:5;參結47:1-12;啟22:1-2)。百姓把自己獻給偶像(13:2;參結36:25),所以不潔淨。這是12:10所記述的“扎”上帝的罪,在原來的上下文中是比喻,在耶穌身上卻是真實的。上帝應許要將偶像的趕出這地,徹底根除偶像的影響,直到百姓都想不起來(13:2)。偶像藉著假先知施加影響,假先知講說百姓想聽的話(見10:1-3),所以他們也將被趕出這地(13:2),他們的父母會親自動手,與申13:6-10的律例相符。“刺透”的刑罰,與他們“扎”上帝的罪相稱(12:10)。這會使假先知迫切想要隱藏自己(13:4-6),他們不再穿與以利亞一樣的毛衣(4節;見王上19:13)。他們還會矢口否認自己是先知,謊稱自己是耕地的(13:5;參創4:2)。然而,假先知兩臂(原文直譯:背脊)上的,必暴露他的真實身份,這是異教儀式留下的疤痕,但他會聲稱是在親友(或情人)中弄傷的,這些親友就是那些與他一同舉行異教崇拜的人(13:6;參結16:33-37)。

13:1-6 潔淨罪惡。哀悼和悲痛讓位給上帝子民的潔淨 ,即“洗除罪惡與污穢”(第1節),並從土地上清除污穢(第2-6節)。(BTSB)

13:7~14:21 審判和轉變。上帝的百姓將要經歷可怕的戰爭,但上帝必介入引導他們,直到耶路撒冷成為至高,全地都敬拜真神的那日。

13:7-9 擊打牧人,羊群分散。像11:7一樣,上帝審判的刀劍出鞘攻擊一位牧人(7節),但這次是攻擊好牧人。他的死將使羊群分散,上帝的百姓經歷極大的試煉,許多人將因此而死(13:8)。然而,試煉的結果是上帝的百姓得以煉淨,最後以上帝和祂的百姓彼此表達委身作為結束(9節)。

13:7-9 牧人被擊打,羊群被分散。牧人被擊打,上帝的子民就會受到審判,但它會熬煉並更新那些通過試煉的人。(BTSB)

13:7~9 被擊打的牧人。在重建聖殿以後,撒迦利亞開始更多瞭解,為了使神的百姓可以取得所應許的勝利所必須發生的事。大衛的子孫將在神的手下受苦,神的百姓將被煉淨,以分別真正的信徒與不信的人。13:7 我的牧人……同伴:這是偉大的大衛子孫,是先知不斷仰望和等候的那一位。要擊打牧人,羊群:正如賽52:13~53:12所說,這位王裔牧人被擊打。撒迦利亞心中想的,可能是被寄予厚望的所羅巴伯(1~8章)的死,以及以色列日後要受的苦。這位王裔牧人是基督的預表。新約教導說,耶穌就是這位牧人,祂最終應驗了這個預言,祂的死將區分以色列中信仰堅定與信仰不堅定的人(太26:31~35;可14:27~31;路22:31~34)。(新譯本聖經研讀版)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