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4 歷代志上 13~14 (3.8.17)

Study 4 1 Chronicles 13~14 (3.8.17)

研經題目:

1. 思考第十三章的故事並不是白費的。單單烏撒有罪,還是在王、並在百姓身上都缺乏深切敬畏的心情呢?這豈不是太類似外邦偶像的儀仗行列嗎?對烏撒的懲罰在百姓心中留下什麼深刻的教訓呢?比較來十二28、29。

2. 非利士人不願向大衛的權勢屈服,並三次傾全力要占回上風。我們從大衛應付這挑戰的方法可以學習到什麼呢?

注:

十三6。對上帝的能力與威嚴都加以強調,也強調祂的臨在。也注意「在上帝面前」這句話在8節和10節重複出現了兩次。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3:1~16:43 大衛將約櫃運到耶路撒冷。約櫃標誌著摩西之約,是上帝在地上與人同在的象徵和地點。但在掃羅統治的整個期間,約櫃一直被忽略,被放在基列耶琳村(13:3、5)。大衛對約櫃的關注,表明他忠心事奉上帝,尊重從摩西時期開始的以色列宗教根基。他迎回約櫃,直接促使上帝與他立約(17章),而且大衛之約進而成為以色列存在的新的、擴大了的基礎。然而,摩西之約始終是根基。作者採用與原始材料(撒下5~6章)不同的順序,先記載大衛第一次嘗試運回約櫃(13:5-14與撒下6:1-11平行),然後記載大衛在耶路撒冷建立自己的家室和打敗非利士人(14:1-17與撒下5:11-25平行)。作者之所以重新安排材料的順序,是為了指出哪些才是大衛優先關注的事情。

13:1-4 大衛徵詢其他領袖和以色列全會眾的意見,顯示大衛在與以色列國相關的問題上,關注民族的團結和民眾的參與。運回約櫃是百姓共同的決定,並不純粹是大衛個人的決定。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上帝,參代下7:14 “尋求我的面”。在約櫃前 “求問” 上帝,意味著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對約櫃的尊重,將其作為敬拜中心。 “尋求上帝” 將成為作者敍事的一大主題。在大衛統治期間,百姓忠心委身於上帝,委身於上帝授權、象徵以色列信仰的約櫃,這相比掃羅年間,發生了重要的轉變。

13:5-6 以色列人(5-6節)不僅共同決定運約櫃,還參與運送的工作,而不是單單由大衛的軍兵來完成任務(參撒下6:1)。13:5 描述了以色列人最大範圍的參與:從埃及的西曷河直到東北方最遠的哈馬口。關於應許之地的邊界,見創15:18。關於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華……的約櫃,見撒上4:3-4注。

13:7-12 儘管大衛和以色列眾人熱情高漲,但是在這件事上,他們沒有尊重約櫃的神聖。對待約櫃應該相當於對待上帝自己。然而,他們像非利士人那樣(撒上6章),用車(7節)來運送約櫃,而不是由利未人用杠抬著(出25:12-15;參撒下6:3-4注),這表明他們對這個象徵上帝同在的神聖物件和摩西律法缺乏崇敬。烏撒的行為雖然動機可嘉,但他以非利未人的身份來扶約櫃,同樣玷污了約櫃可畏的聖潔(見民4:15;另見撒下6:6-11注)。上帝向他(《和修》“向烏撒”)發怒並懲罰他,不僅使大衛愁煩,也使他畏懼,從而導致他暫時放棄自己興高采烈地開始(13:8)的計劃。大衛和以色列人必須明白,干犯上帝的聖潔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絕不可以輕慢。

13:9-10 烏撒伸手…..耶和華……擊殺他。雖然烏撒的行動似乎是出於善意,但這仍是一種屬靈褻瀆的行為,侵犯了神的聖潔空間(民4:15)。這件事讓人想起亞倫的兩個兒子的情況,他們同樣侵犯了神的聖潔,”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利10:1)。在這兩種情況下,個人做的都是自己眼中正確的事,而不是神眼中正確的事。(BTSB)

13:8 關於大衛……在上帝前用各種樂器作樂,見撒下6:5注。

13:13-14 大衛將約櫃留在俄別以東,可能是他把自己本應承擔的危險,強加給第一個隨手抓來的外邦人,尤其是如果這裏的迦特人(迦特的居民)意指非利士人。儘管如此,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的家,表示上帝認可運回約櫃的任務本身(以及俄別以東對約櫃的照顧),只是不認可執行這個任務的方法。26:4-5記載俄別以東也在利未守門人之列(參15:18、24),再次令人想起上帝對俄別以東家的祝福。

14:1-17 這裏描述的一些事件,其實發生在大衛第一次嘗試運回約櫃(見撒下5:11-25)之前,但與11~12章一樣,作者無意按照時間順序來記述《撒母耳記下》的原始材料。這些事件(尤其14:1、3-5)發生的時間,顯然並不局限於約櫃放在俄別以東家的那三個月(13:14)。作者重新編排這些材料,是為要闡明他的信息:祝福不斷臨到大衛,是因為他重視尋求上帝(見13:3),而且他的統治與掃羅截然相反。雖然大衛沒有按照正確的方式完成運回約櫃的任務,但他的意圖是正確的。臨到大衛的福氣包括一座宮殿、越來越興旺的人丁、軍事上的成功,以及周邊國家的好評和對他的懼怕。在之後的敍述中,所有這些都將成為上帝賜給公義君王的典型福分。本章的一個次要主題是,大衛在耶路撒冷城中和在城周圍的權力得到鞏固。

14:1-2 推羅王希蘭,見撒下5:11注。希蘭協助大衛在耶路撒冷建造宮殿,表示外邦統治者承認大衛在以色列的王權。後來,希蘭幫助所羅門建造另一座 “殿”,即聖殿(代下2:11-16)。

14:3-7 見3:5-8。拿單(1424)是耶穌的祖先(路3:31;見路3:23-38注)。比利雅大也叫以利雅大(撒下5:16;代上3:8)。作者在取材時沒有提到希伯崙,為要集中敍述大衛王朝(用所羅門代表,14:4)的都城耶路撒冷。大衛家人丁興旺,與掃羅家族的衰敗截然不同(10:6)。

14:8-16 大衛和非利士人(8-12節)的第一次交戰,可能是採用倒敍手法記敍大衛征服耶路撒冷之前的事件(14:8取材於撒下5:17,後者提到 “保障”,可能在亞杜蘭,撒上22:4)。他們之間第二場戰役的時間不詳。在這裏的上下文中,兩份戰爭報告表明約櫃進入耶路撒冷存在威脅。大衛打敗了非利士人,為再次運送約櫃清除了障礙。

14:10 大衛求問上帝,見撒上23:2注。

14:15 腳步的聲音,見撒下5:22-25注。

14:17 作者的總結評論隱含著大衛與掃羅之間的另一個對比:大衛打勝仗,使以色列國土安全,並使他聲名遠揚;而掃羅打敗仗,導致外族人佔領以色列領土,他自己也受羞辱(107,13-14)。耶和華使列國都懼怕他,這種懼怕阻止他們攻擊以色列。關於上帝使鄰國懼怕的其他例子,另見代下14:14,17:10和20:29。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