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5 歷代志上 15:1~16:6 (3.8.18)

Study 5 1 Chronicles 15:1~16:6 (3.8.18)

研經題目:

1. 大衛把第一次舁(抬)約櫃入耶路撒冷的嘗試失敗歸諸於什麼原因呢?把15章與13章作一比較,兩次舁約櫃的行列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第二次又有什麼特殊的地方?要我們學習的明顯教訓是什麼?

2. 「歡歡喜喜的大聲歌頌」(十五16,也參25、28、29各節)。是什麼使大衛這樣大大的歡喜?在他眼中約櫃代表什麼?哪一種行動應使我們同樣喜樂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5:1~16:43 本節敍述約櫃成功地運送到耶路撒冷。(BTSB)

15:1-29 大衛第二次嘗試把約櫃運到耶路撒冷,這次任務順利完成,因為他不僅預備了合適的地方來存放這件聖物,而且指示並組織利未人和祭司以正確的方式運送約櫃(見13:7-12注)。撒下6:12-19中關於第二次運送約櫃的敍述相對簡略,作者在這裏補充了很多細節,將它展現為一個精心策劃的宗教巡遊的高潮。作者在這些準備工作的敍述中,加入了參與其中的利未人名單,並描述了他們在音樂上的職責(15:4-10、16-24)。大衛逐漸成為一個決定性的人物。約櫃安放在耶路撒冷的永久場所後,利未人不再抬運約櫃,大衛決定他們的新角色是帶領音樂敬拜。摩西規定了利未人在曠野時期的職責(見民3:5-9,4:4-33,同樣,大衛也規定了利未人在王國穩定時期的職責。與此同時,大衛非常注重摩西律法,將其作為自己制訂新的敬拜規定的依據(見15:2、13、15)。

15:1-29 始於代上13:1-14的約櫃運往耶路撒冷的旅程,在此完成。歷代志的記載與撒下6:12-16不同。它描述了大衛的準備工作(代上15:1),以及他為確保約櫃被正確搬運而採取的謹慎態度(第2-15節)。歷代志還顯示了大衛對伴隨約櫃的慶祝活動的關注(16-24節)。(BTSB)

(地圖)大衛戰勝非利士

約主前1000年

大衛作全以色列的王不久,非利士人在利乏音谷附近攻打大衛的軍隊。大衛擊敗了他們,但他們重整旗鼓,再次進攻。這次大衛從後面攻擊非利士人,從基遍(也可能是迦巴)追趕他們直到基色。

15:1-3 大衛利用約櫃存放在俄別以東家的三個月時間(13:14),完成搬運程序和人員的必要準備。第一次運送約櫃之前沒有做這些準備,結果以徹底失敗而告終。這個帳幕不是摩西的 “會幕”(會幕當時位於基遍,16:39-40),而是為約櫃準備的臨時放置場所(見17:1)。大衛現在明白,上次運送約櫃之所以失敗,是因為違犯了正確搬運約櫃的律法,所以他在這裏對利未人說了這番話(見申10:8,18:5)。

15:4-10 大衛召來祭司和利未人一起完成運送約櫃的工作,表明了大衛的權柄。這裏提到利未人的三個主要分支(哥轄、米拉利、革順),哥轄族人負責抬約櫃(見民7:9)。最後提到的三組人(15:8-10)也都是哥轄族人(見6:18)。

15:11-15 大衛指示祭司和利未人要自潔,不僅是指他們要遵行合宜的儀式和節欲(見出19:14-15),而且內心要有搬運聖物的正確態度。按定例求問上帝不是要人奉行律法主義,而是要人敬虔地遵行耶和華……所吩咐的,以避免遭受發生在毗列斯烏撒的那種災難(15:13;參13:5-11)。

15:16 這標誌著以色列敬拜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利未人受大衛委派,負責一項新的音樂和讚美事工,並且將在約櫃前面進行(關於他們帶領以色列人敬拜的意義,見16:4-7及注釋)。所羅門將繼續大衛所做的工作,組織利未人進行聖殿敬拜(代下8:14)。

15:17-24 利未人按照大衛的指示作出回應。只有那些按照要求為完成這項任務而自潔的利未人,才能帶領運送約櫃的隊伍,這與上一次不受拘束的熱情(13:8)截然不同。因為俄別以東(15:18、24,見13:13-14注)曾照看約櫃,所以他可能已被包括在利未守門的人之中,儘管他原來可能是非利士人。如果是這樣,那麼在以色列王國的早期,“利未人” 可能既指家族,也指職能(表示執行特定工作的人)。被擄歸回後的猶太群體對待血統更為嚴格(見拉2:61-63)。

15:25-29 這段經文補充了撒下6:12-16(那裏的敍述幾乎全部集中在大衛身上),強調以色列眾人參與第二次運回約櫃(15:28)。作者很少提到大衛自己的舉動(如:他的跳舞,撒下6:14),卻增加了關於利未人以及上帝幫助他們的具體細節(15:26-28)。作者一直稱約櫃為耶和華的約櫃(25、26、28、29節),也許是為了強調本章的真正重點,以及慶祝活動的喜樂莊嚴。與大衛疏遠的妻子米甲被稱為掃羅的女兒,表明她對大衛關心約櫃非常不以為然(見13:3);另見撒下6:16-19注。

16:1-43 這段經文記載約櫃運到耶路撒冷和隨後舉行的慶典,撒下6:17-20對此只簡單介紹,本書卻用了很長的篇幅,詳細描述大衛為敬拜所做的準備(16:4-7、37-42),還有一首讚美詩歌(8-36節)。約櫃是上帝同在和能力的主要象徵(見11節;民10:35),在它前面敬拜是本章的主題。作者向當時的讀者暗示,這樣嚴肅認真的敬拜將在他們呼求上帝的力量時改變他們,使他們壯膽。本章也引出《歷代志》的第一個高潮,即上帝應許賜給大衛一個永遠的王朝(17:10-14)。上帝的賜福和人的順服之間的互動關係,可以從下面的寫作安排中看出:

  (11~12章)上帝興起大衛作王統治以色列

    (13章)大衛首次嘗試運回約櫃

      (14章)上帝在耶路撒冷高舉大衛,使他戰勝非利士人

    (15~16章)大衛第二次嘗試運回約櫃(這次成功了)

  (17章)上帝應許賜給大衛一個永遠的王朝。

16:1-43 在第一節(1-3節)中,歷代志史家緊跟撒母耳對約櫃被運送到耶路撒冷的描述(撒下6:17-19)。然而,他隨後對其進行了重大的補充。歷代志史家的補充集中在敬拜上,因為約櫃,即上帝同在的象徵,又回到了突出的位置。首先,他指出大衛任命利未人在耶路撒冷事奉敬拜(代上16:4-7)。然後,他給出了一首冗長的感恩詩(第8-36節)。最後,他列出了在耶路撒冷(第37-38節)和基遍(第39-42節)受命敬拜的祭司和利未人。(BTSB)

16:1-3 正如摩西在百姓建好會幕後給民祝福(出39:43),照樣,大衛也在約櫃運到耶路撒冷後祝福民眾。所羅門在奉獻聖殿時,也將祝福百姓(代下6:3)。

16:4-7 大衛將他在15:16中為迎接約櫃入耶路撒冷而做的安排制度化:利未人長期、每天在約櫃前敬拜事奉(16:6、37),並且完成當時在基遍舉行的獻祭儀式(39-42節)。那些參加迎接約櫃慶典的歌唱者(15:17-21),受委派用詩歌敬拜上帝,或被派到基遍(16:39-41),他們的工作是頌揚、稱謝、讚美耶和華。這裏簡要說明了以色列人藉著禱告和詩歌敬拜上帝,《詩篇》對此有最詳細的描述。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