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ALM 107~138 Study 85~111
詩篇107至138篇 共26課
□Study 85 Psalms 107:1~32 (3.8.28)

研經題目:
這篇詩開頭有一段一般性的引言(1~3節),然後是四個例證,表明上帝不變的慈愛(4~32節),而結論是概述從這些經驗學到關於上帝的教訓(33~43節)。
1. 上帝從怎樣苦難的情況中搭救祂的百姓呢?試研究:(a) 這些苦難的原因,(b) 百姓在這些苦難的感覺,和 (c) 他們得到釋放的方法。
2. 要求那些藉此得蒙搭救的人要有什麼反應呢?
3. 耶穌所行的事怎樣顯示出與上帝在這裏的作為是同一模式呢?例如,把23~32節與可四35~41;太十四22~33作一比較。這裏怎樣把關於耶穌的事給我們顯明出來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第107篇 百姓用本詩彼此呼召,要為上帝長存的 “慈愛” 感恩,上帝不僅對全體百姓,還對其中的每一位彰顯祂的慈愛。本詩的明顯特點是四次講述百姓受苦(4、10、17、23節),而上帝搭救了他們。因為本詩與百姓為猶大被擄歸回而感恩有關(3節),所以這四段陳述很可能是描述猶大支派在被擄期間發生的事。有些學者認為,這是描述同一群人的四個事件,然而這些人群的活動非常不同,因此將其視為上帝的百姓從應許之地被分散的四種方式更為簡單合理:上帝現在已經把他們帶回故土。本詩重複的關鍵內容包括:詩人在開篇邀請人 “稱謝耶和華”(節)之後,描述四群身處苦難的人如何各自向上帝哀求,以及上帝如何搭救他們(6、13、19、28節),並呼籲他們稱謝上帝(8、15、21、31節)。有關上帝的 “慈愛”——即使百姓如脫疆野馬般不信,上帝仍然長久恩待他們,願意赦免他們——這主題在全詩中反復出現,因此稱謝(1、8、15、21、31節)和默想(43節)也同時反復出現。本詩的重點是被擄歸回。乍一看來,本詩對於整個群體稱謝上帝的關注勝過對個人稱謝上帝的關注;但同時,誦唱本詩的個人也從中得到釋放,因此個人以群體成員的身份獻上感恩同樣得益。雖然本詩是《詩篇》新一卷的開始(見106:48注),但與105~106篇有著明顯的聯繫。例如,在105:44,應許之地是上帝賜給百姓、使他們能夠在那裏忠心事奉祂的地方:106:27使人看到,百姓從應許之地被逐是因為他們不忠;106:47的禱告 “從外邦中招聚我們”,在107:3中得到回答。廣義地說,這三首詩歌都是懷著讚美和盼望之情,來思想上帝在歷史中的作為。
107:1-3 願上帝的贖民稱謝祂。開篇的詩節陳明本詩的目的(呼召會眾稱謝耶和華,1節)和主題(祂的慈愛永遠長存)。具體的事件是上帝救贖了祂的百姓,把他們從敵人手中搭救出來,並把他們從各地……招聚來(即從被擄之地招聚來,參106:47;申30:3)。
107:2 救贖,見賽1:24-28注。在106:10,上帝 “救贖” 祂的百姓脫離仇敵埃及的手(74:2,77:15):被擄歸回就像是第二次出埃及。
107:3 這裏提到四個方位(東、西、北、南),使人想到百姓被趕散的方式。關於在被擄歸回時的類似描述,見賽43:5-6。
107:4-9 第一群人:在曠野荒地漂流的人。這是第一群由於被擄而從應許之地被驅逐的人,有些被擄的人在曠野荒地,例如在西奈曠野(參106:14;申32:10)漂流。尋不見可住的城邑,他們的家鄉是在應許之地,但是上帝已經把他們趕出那地。當他們哀求耶和華,上帝就搭救他們,把他們帶到可居住的城邑(107:7,回答了4節)。他們正確的回應是:因耶和華的慈愛……稱讚祂。上帝在過去為祂的百姓行了奇事(參105:2、5,106:7、22);復興猶大人,使他們在被擄之後歸回耶路撒冷,這是上帝在他們身上彰顯的最偉大的作為。即使這件事成就在整個群體身上,上帝仍使心裏渴慕的人得以知足,即那些歸回群體中間的個別成員,看出上帝在他們個人身上的恩典。
107:10-16 第二群人:坐在黑暗中的人。這群被擄的人坐在黑暗中死蔭裏,第二句(被……捆鎖)表明這些人成為俘虜和苦力(12節,勞苦),是因為他們違背上帝的話語。然而,即使他們背叛和拒絕上帝的聖約,但當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上帝仍然傾聽,並從黑暗中死蔭裏領他們出來(14節;參10節)。他們也應該因和華的慈愛……稱讚祂。
107:17-22 第三群人:因自己的愚妄而受苦的人。有些被擄的人因自己的過犯而變得愚妄:他們自己的愚行(由於背離上帝而產生的愚蠢)使他們受苦楚,以致他們心裏厭惡各樣的食物。儘管如此,當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上帝仍然垂聽並解救他們。根據上下文,醫治他們並不僅僅限於醫治身體的不適(18節),還包括領他們歸回應許之地。這些百姓應該特別用感謝為祭(見50:7-15注;參116:17)來稱讚上帝,在敬拜中歡呼述說上帝的作為。
107:23-32 第四群人:坐船下到海中的人。第四群人是被困在暴風雨中的水手;如果這些是被擄的人,那麼他們是跟隨外邦的王出海服役(以色列人很少獨自出海)。當暴風雨越來越猛烈,有船翻人溺的危險時,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上帝就使狂風止息。這些人應該因耶和華的慈愛……稱讚祂,現在他們歸回應許之地,就在民的會中尊崇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