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5 2 Chronicles 7 & 8 (3.9.28)

研經題目:
1. 上帝對所羅門的禱告的立即答覆載於七1~3。這答覆對於百姓有什麼影響?比較利九24。上帝的憐憫應影響我們到什麼程度?
2. 上帝私下以應許和警告的形式給了所羅門進一步的答覆(七12~22)。所羅門的祈求要蒙應允就得有些什麼條件?我害怕上帝的警告應驗的心情正如我願意他的應許成就一樣嗎?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7:1-22 上帝對所羅門的禱告給予了雙重的回應:1-3節是耶和華榮耀的顯現,12-22節是上帝親自向所羅門說話。從這段經文中,讀者可以明白,作者強調有關悔改和復興的中心信息。作者清楚知道以色列人是有罪的(6:36),他們的罪導致他們被擄。雖然如此,作者仍強調耶和華會把祂百姓不配得的憐憫和赦免賜給他們,要復興他們,而聖殿就是這件事可見的象徵。上帝保證聖殿是祂認可的贖罪和禱告的地方,這將鼓勵作者那個被擄歸回的世代作出適當的回應,確信上帝必定賜下更大的復興和福氣。歸根到底,救恩臨到人不是通過建築物,而是通過聖殿所預表的那一位(約2:19-21)。
7:1b-3 這是在王上8章的內容上添加的幾節經文。作者有意把所羅門跟大衛(見代上21:26)和摩西進行對比:在新建成的摩西會幕裏,有火從耶和華那裏降下來燒盡所獻上的燔祭,而且百姓都看到 “耶和華的榮光”(見利9:23-24);同樣地,耶和華的榮光充滿殿的時候,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盡燔祭和別的祭,象徵上帝悅納聖殿和祭司的事奉,於是百姓俯伏敬拜。耶和華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這是詩136篇的一句副歌,以不同的形式在《歷代志》中多次出現(見代上16:34;代下5:13,7:6,20:21),這可能顯示作者與聖殿的歌唱者有關聯。
7:4-10 在住棚節期間舉行聖殿奉獻禮(見5:3),需要獻上極多的祭物(7:5),而且全都參與其中(8節)。住棚節的主題是合一、喜樂和感恩。
7:8 從哈馬口直到埃及小河(“小河”《和修》作“溪谷”),指整個所羅門帝國(見王上8:65-66注)。
7:11-22 作者記述獻殿這件事之後,緊接著記述上帝回應所羅門的禱告,但實際上13年已經過去了,並且在這段期間,所羅門的王宮也建成了(11節;見王上7:1,9:10)。耶和華在夜間顯現(7:12),就像他第一次向所羅門顯現一樣:所羅門即位之初,耶和華也曾在夜間在基遍向他顯現(1:7)。
7:12b-16 作者在王上9:3-4的內容上添加的內容,概括了本書的中心信息:(1) 聖殿的意義;(2) 上帝期望百姓向祂作出什麼回應。
7:12b 聖殿為祭祀而設,也為禱告而設。對於敬拜,《舊約》經常把獻祭(為贖罪、奉獻或感恩)與禱告相提並論,作為敬拜者內心感情的表達。
7:13 概要指出所羅門在禱告中提到的來自上帝的懲罰(6:26、28)。
7:14 我……的子民,若是,上帝最大的心意,就是赦免痛悔的百姓,並醫治他們的地。本節所用的詞彙(自卑、禱告、尋求、轉離),描述了真心痛悔的各個方面,並且在第10~36章反復出現。“醫治他們的地”,包括救治乾旱和蟲害,以及使百姓從被擄之地返回故土(6:38)。對於作者來說,這還包括百姓與上帝恢復正確的關係。參耶25:5,26:3。
7:15-16 上帝勸百姓禱告和悔改(14節)的時候,保證祂必臨在和顧念聖殿。
7:17-18 上帝吩咐所羅門謹守摩西律法,這是鞏固王位的基礎。人作以色列的王(《和修》“有人治理以色列”)、見彌5:2。在作者的年代,雖然大衛王國的最後一個王早在主前586年就被廢黜,但百姓仍然滿懷彌賽亞的盼望,確信有人會接續大衛的王位。
7:19-22 倘若你們轉去丟棄我指示你們的律例,這句話是對百姓說的(見王上9:6注,9:7-8注)。雖然聖殿象徵上帝願‘’意赦免百姓的罪和復興他們,但他們若頑梗地拒絕遵行祂的律例和誡命,上帝也會離棄祂的百姓和聖殿(見29:24-28)。本書後文將指出,上帝赦罪與否取決於百姓是否聽從悔改的呼召。
8:1-18 這段經文基本上取材於王上9:10-28,但有明顯的改動和補充(見8:2-4,12-16)。
8:1-18 本章大部分內容與王上9:10-28平行,對所羅門建造聖殿后的成就作了說明。這段經文論述了所羅門的其他建造工作(代下8:1-6),他對工人的組織(7-10節),以及他如何安置法老的女兒(11節)。歷代志史家在強調所羅門組織聖殿敬拜時,對列王紀的記載作了擴展(12-15節)。在總結的陳述之後(第16節),歷代志史家描述了所羅門的國際貿易關係(第17-18節)。(FSB)
(地圖)所羅門王國的疆域
約主前971—主前931年
在聖經時代,所羅門在位時期是以色列國力最強盛、最富庶的黃金盛世。大衛留給兒子所羅門的王國,範圍包括以東、摩押、亞捫、亞蘭和瑣巴。後來,所羅門將哈馬也收歸治下。他因娶了法老的女兒而與埃及結盟。所羅門遼闊的王國控制著幾個世界強國和地區之間的貿易要道,包括埃及、阿拉伯、美索不達米亞和安納托利亞(小亞細亞)地區。
8:1-16 所羅門的其他成就。這裏記載了所羅門的其他戰績和建造工程,以及他對自己和百姓敬拜上帝事宜的關注。所羅門成功完成了多個建造工程,被視為他順服上帝建造聖殿的結果。所羅門建造聖殿和王宮,一共用了二十年才完成。
8:2 根據王上9:11-14,所羅門實際上是把這些城邑給了希蘭,也許作為貸款的抵押(王上9:14;參以下經文注釋:王上9:10-13,9:10,9:11)。作者在這裏指出,這些城邑後來又重新回到以色列人的手中。
8:3-4 哈馬瑣巴位於大馬士革以北約193公里(見代上18:3),達莫位於大馬士革東北約201公里,控制這兩座商業重鎮代表所羅門國力強盛,勢力範圍極大。《列王紀上》沒有提到這些戰績。
8:5 上伯和侖、下伯和侖位於耶路撒冷西北,亞雅心谷上方的山脊處。這兩座城對於耶路撒冷的安全至關重要,也是進入國際沿海要道的門戶(另見王上9:17-19注)。
8:7-10 所羅門沿襲控制敵人的古例,挑取(《和修》“徵召”)迦南人的後裔作服苦的奴僕,為全國各地的建造工程提供勞動力。根據王上5:13-18,所羅門給以色列人的勞動工作比較輕鬆。
8:11 所羅門的埃及妻子法老的女兒,大概由於她的異教信仰(見王上11:7-8)而住在其他宮中並遠離約櫃。見488頁插圖“所羅門聖殿和宮殿群”。
8:12-15 作者擴寫王上9:25的簡要說明,詳細敍述所羅門規定在聖殿進行的每天、每週、每月和每年的獻祭和節期,還有聖殿事奉人員的安排。作者強調所羅門一絲不苟地按照摩西(8:13)和大衛(14-15節)的指示去做。
8:16 這樣,耶和華的殿全然完畢,聖殿完成並不是在建成或奉獻的時候,而是在設立了定期的敬拜條例之後。這證明所羅門忠於他所受的託付,而後來有關他作王統治的詳細記載(8:17~9:28),表明上帝因他的順服而賜福予他(見1:12)。
8:17~9:31 所羅門的國際關係和名聲。所羅門的聲譽和影響力超越了以色列國境。
8:17-18、9:10-11 以旬迦別,見王上9:26-28注。以色列地成為陸橋和貿易通道,連接著地中海沿岸與紅海及以外地區的各個國家,一直深入到亞洲。通過控制這些貿易通道,以及與推羅王希蘭結成海上聯盟,所羅門獲得經濟利益。推羅人屬腓尼基族,以航海技術而聞名。俄斐可能位於阿拉伯西南部或非洲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