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7 Esther 9 & 10 (3.10.21)

研經題目:
1. 試從這兩章和以前各章中把末底改性格的顯著特點挑選出來。他的道德力量的源頭是什麼?
2. 注意這裏對惡人的懲罰的嚴厲性。你是否有低估「上帝的全部計劃」(徒廿27直譯)這一部分之虞嗎?比較來十30、31;彼前四17、18;啟廿12~15。
3. 為什麼設立普珥節?參九22,比較出十二14~17。我們曾否用回想上帝對我們的慈愛來鼓勵並提醒自己呢?比較申八2;林前十一24~26。
注:
九26。「普洱……普洱日(purim…pur)」:這些字眼都是從亞述文的puru而來的,意思是小石,這小石是用來掣籤的。參三7,九24。
接下來,請讀傳道書。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9:1-19 猶太人除盡仇敵。這段經文是故事的高潮,形勢徹底翻轉,猶太人的仇敵自作自受。
9:1-10 猶大人……任意(5節),根據上下文,這裏不是指猶太人不受約束,而是指他們獲授權可按照他們(理解)的期望來擊退仇敵(見8:11-12注,9:11-15注)。沒有下手奪取財物(另見15-16節),王准許猶太人奪取擄物(8:11-12),但猶太人只想自衛。
9:11-15 明日也,可能書珊城內仍有武裝分子決意執行起初的諭旨。將哈曼十個兒子的屍首掛在木架上,按照波斯王室慣例,王會公開除掉造反者的家人,以威懾可能計劃謀害王和猶太人的造反者。
9:16-19 這幾節經文解釋了為何出現兩個紀念猶太人得救的日子。鄉村地區的戰鬥在亞達月十三日才結束,所以在十四日慶祝;但書珊城的戰鬥在十四日才結束,所以在十五日慶祝。《以斯帖記》寫成後,猶太人仍在這兩天慶祝(19節)。
9:20~10:3 總結。本故事以猶太人得救後所經歷的事作為結束。
9:20-32 設立普珥日。這裏解釋了16-19節民眾自發的慶祝活動如何演變成具有組織性的年度節日。
9:20-32 普珥節。末底改(第20-21節)和以斯帖(第29節)共同確立了這一偉大的救贖慶祝活動,作為猶太宗教的年度節日,今天仍在慶祝,通常在2-3月。上帝在波斯時期要護祂子民的古老應許得到應驗,應該要記載下來並加以紀念,這是很合適的。當上帝應許要消滅祂百姓的敵人時,祂告訴摩西“要將這話寫在書上作記念”(出17:14)。被囚禁在納粹集中營的猶太人珍視以斯帖的故事,正是因為這個故事也應許,他們的種族在希特勒試圖消滅他們的情況下仍能生存。但以斯帖記也列在基督徒的正典中。縱觀歷史,以斯帖記一直被解讀為象徵著上帝的子民在末日的最終救贖。它構成了上帝在出埃及時的應許和上帝子民的末世命運之間的聯繫。普珥節是一個自發的慶祝活動,慶祝在一個不可撤銷的死亡敕令被執行後的第二天,發現自己還能站起來的喜悅。死亡的日子已經來臨,上帝的子民卻還活著!這就是普珥節的意義。(BTSB)
9:20-22 十四、十五兩日,城市和鄉村的猶太人分別自發地慶祝得救的日子(見16-19節注)。末底改為避免麻煩,下令把兩天都定為節期。禮物,讓眾人包括窮人(參申16:11;尼8:10、12;斯2:18注)都能分享筵席。
9:23-32 普珥日,來自希伯來文普珥的複數詞(pur,見3:7注),猶太人至今仍守普珥節。第二封信表明,儘管寫了第一封信(20-22節),但城市和鄉村的猶太人仍有9:9-16提到的差別。兩封信寫成許多份,由多位使者遞送相同內容的信。和平誠實話,即使今日,這種格式仍是猶太人正式信件的開頭。這封信的目的是讓猶太人正確地慶祝普珥日,使不同的猶太群體和睦相處。按……禁食呼求,猶太人有義務認真地守普珥日的歡樂節期,同樣也要守禁食和哀哭的日子(利16:29-31;亞7:3,18:19)。
10:1-3 末底改高升,為民謀益。經過先前的動盪後,故事以和平作為結束。
10:1-3 末底改的偉大。這段尾聲記載了末底改與以斯帖一起,在波斯帝國中升到高位,僅次於亞哈隨魯王本人(第3節)。他“為本族人求好處”(第3節)的工作,以及為百姓謀福利的主張,使他成為一位傑出的領袖,長期以來一直為人稱道。後來在希臘化時期,普珥節有時被稱為“末底改日”(在次經中,見《馬加比二書》15:36)。(BTSB)
10:1 使……進貢(《和修》“向……徵稅”),2:18提到暫時豁免租稅,這裏重拾舊題。若偏遠的海島屬亞哈隨魯王國境之內(毗鄰地中海東部),向他們徵稅就顯出王權無遠弗屆(1:1,10:2)。
10:2 瑪代和波斯,見1:2-3注。歷史(《和修》“史籍”),見2:22-23注。
10:3 亞哈隨魯王的宰相(原文直譯:地位僅次於亞哈隨魯王),參約瑟(創41:40)。眾弟兄(《和修》“許多弟兄”),末底改擔任王的宰相後,猶太人的處境與哈曼作官的時候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