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8 但以理書 7 (3.11.19)

Study 8 Daniel 7 (3.11.19)

研經題目:

這一章記錄異象(2~14節);然後是一般的解釋(15~18節);再後是但以理對這異象的三個特點的疑問(19、20節);而最後是對這些疑問的解答。

1. 假定那四國和尼布甲尼撒夢中所見的相同(二章)。在這異象中,有什麼新的情況引致但以理如此心靈愁煩與驚惶(15、28節)?

2. 在尼布甲尼撒看來,這世界的國度是在物質富厚與權力的燦爛輝煌中出現。然而在但以理看來,那些國度乃是被捕食的獸。這些觀點有什麼不同,哪一種是更深入、更正確的觀點呢?比較撒上十六7;太四8;約壹二16、17。

3.這個異象所遠矚的歷史的最後目標是什麼?「至高者的聖民」(18節)是指誰呢?他們在末後的日子有哪些特權呢?

注:

1. 5節。熊代表瑪代波斯帝國,這個國家以征伐無饜著稱。

2. 6節。豹背上的翅膀表示亞歷山大征戰之迅速。他死後,他的帝國分裂為四部分。

3. 7節。第四獸或是指西流古帝國(the Selecid Empire),這帝國的許多王(角)之中的安提阿庫.伊皮法尼(Antiochus Epiphanes)是最致命的,或是指羅馬帝國,這帝國先後有許多皇帝,人子就是在其中一位執政時出現的。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7:1~12:13 但以理的異象。這六章經文描述但以理看見的天啟異象,這些異象使上帝的百姓再次確信,儘管他們面對被擄和迫害,上帝仍然掌管歷史,必會成就祂的心意。

7:1~12:13 四個世界末日的異象。但以理書的最後六章呈現出四個世界末日的異象(7;8;9;10~12章)。所有這四個異象都承認,上帝的子民現在和將來都會經歷到壓迫,但在末日時上帝會介入,拯救他們。(BTSB)

7:1-28 四隻大獸和天庭的異象。在這個異象中,四隻大獸代表四個強大的君王(或帝國);然而,上帝高舉忠信人的計劃必然得勝。

7:1-28 第一個異象。但以理的第一個異象以四獸從混亂的海中出現並造成巨大破壞開始(第1-8節)。第二個場景是一個審判室,一個像人子的人來到亙古之上帝的面前(第9-14節)。第七章的後半部分解釋了這個異象(第15-28節)。(BTSB)

7:1-8 四隻大獸。四股狂風和四隻大獸的異象,象徵一些看似不可控制的力量。

7:1-2 但以理在伯沙撒元年(主前552年)領受這個異象,當時巴比倫仍在統治世界(因此是發生在第5章所述事件之前;見1298頁地圖)。他看見天的四風(即東南西北四方,指來自地上各處的風)刮在大海之上,“大海”象徵混亂和潛在反抗上帝的力量(參詩89:9,93:3-4,這兩處經文顯示這些自然力仍在上帝的駕馭之下),也是多頭怪物力威亞探等惡獸的巢穴(詩74:13-14;“力威亞探”在《和》譯作“鱷魚”)。

7:3 從被風攪動的中,四個嚇人的怪獸依次出來,一個比一個可怕。在17節,天使告訴但以理,這四個大獸就是將要在世上興起的四王。“四”這個數目可能是指帝國或君王的實際數目,或者只是描述一個完整的序列(參“天的四風”)。多半解經家認為四獸是象徵四王(或王國),與2:31-45尼布甲尼撒夢中的象徵相同。根據這個觀點,獅子(7:4)代表巴比倫,它的翅膀“被拔去”(4節),代表尼布甲尼撒蒙羞受辱;熊(5節)代表瑪代波斯,“旁跨”的一側是較為強大的波斯(5節);豹(6節)代表亞歷山大大帝和他迅速征服當時的文明世界;“四個頭”代表希臘(馬其頓)帝國在他死後分裂為四塊;最後一隻可怕的獸(7-8節)則代表羅馬帝國。

7:4 頭一個像獅子,長著鷹的翅膀,是走獸和鳥的混合體。這獸將獅子的強壯和威武與鷹的速度和力量集於一身。耶利米曾使用這兩種形象來描述尼布甲尼撒(如耶49:19-22)。獸的翅膀被拔去,變成人的形象,這讓人想起尼布甲尼撒的蒙羞降卑和複得王位(參4章)。

7:5 第二獸如熊旁跨而坐(《和修》“半身側立”),可能是蹲伏著伺機躍起,或是身體古怪畸形。許多學者認為獸身的一側立起,暗示組成瑪代波斯帝國的兩個國家力量不均(參8:3、20)。獸的口齒內銜滿了獵物的肋骨,更具體來說,可能是居魯士為了帝國統一而征服的民族,如阿斯提阿格斯(主前550年)、安納托利亞(主前547年)和呂底亞的克羅伊斯(約主前547年)。然而獸聽到吩咐說,要起來吞吃更多(即巴比倫)。那三根肋骨也可能代表瑪代波斯征服的三個國家(巴比倫,主前539年,呂底亞,主前546年:埃及,主前525年)。瑪代波斯帝國控制了西至埃及和愛琴海,東抵印度河的廣闊疆域。

7:6 第三個獸也一隻合成的動物,部分像,部分像,有四個翅膀四個頭,糅合了兇猛、速度,以及同時看到四面八方的能力。豹以奔跑迅速(參哈1:8)、視力和聽力敏銳而聞名,能夠不被察覺地潛近獵物並一擊而中。四個翅膀強調速度還要更快,符合亞歷山大大帝在32歲就征服了當時已知的世界這一事實。亞歷山大於主前334年入侵小亞細亞,十年內就征服了整個波斯帝國。主前323年,他去世之後,他的帝國被四名將領瓜分:安提帕特和後來的卡桑德統治希臘和馬其頓;賴西馬古統治色雷斯和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塞琉古一世尼卡特統治美索不達米亞和波斯;多利買一世索特爾統治埃及和巴勒斯坦。四個頭象徵這四位統治者(參四個角代表希臘的眾領袖,8:8、21-22)。注意,又得了權柄(《和修》“還給了它權柄”),暗示有一個更強大的能力掌控著這些事件。

但以理異象中的帝國:巴比倫帝國(1298頁地圖)

約主前605主前538年

儘管巴比倫帝國的國祚比先前的亞述帝國和後來的波斯帝國都短,但巴比倫人在但以理早期控制了近東地區,他們將但以理和第一批猶太人擄到巴比倫。巴比倫帝國於主前538年被波斯人所滅,但以理親眼目睹了這個帝國的滅亡。

7:7 第四獸無法用地上的任何動物來比擬。它甚是可怕、極其強壯、大有力量,長著吞吃嚼碎獵物的大鐵牙,並將不吃之物踐踏在腳下。它的頭有十角(比較十個腳趾頭,2:42),象徵力量倍增。

7:8 更讓人吃驚的是,第四獸在它的十角中間又長起一個小角,將其中個角連根拔出。這個小角有,說傲慢的話。若把這個異象與第2章的大像比較,那麼第四獸就代表羅馬帝國(比較鐵牙和鐵腿,2:33;另見《米大示·論詩篇》80.6),並強調它的冷酷無情。羅馬帝國與之前的帝國大不相同,羅馬在國力、國祚和影響力上都遠勝它們。世上從未出現過這樣的帝國。十角可能強調這個帝國的強大力量(是正常兩隻角的五倍),或者更可能象徵十位統治者或十個王國(參7:24;從尤利烏斯·凱撒到多米田,實際上有十二位凱撒,但其中兩位只統治了幾個月)。角與其他的角明顯不同,因為它有鐵牙、銅爪,還有像人的眼一樣的。它開始時“很小”,但長大後卻超過其中的三個角。有些學者認為這個小角是指安條克四世伊皮法尼(見8:23注),但許多學者認為它是指敵基督者(見7:15-27注)。

7:9-12 亙古常在者審判四獸。在但以理所見異象的中心出現了天庭的景象,當中設有審判的寶座(也許是為信徒設立的,參啟4:2-4,20:4)。亙古常在者(7:9)就是上帝自己,祂坐在正中的寶座上。祂的衣服潔白如雪,象徵他的純潔是無暇無疵、光芒四射的(參詩51:7;賽1:18;啟19:14);祂的頭髮白如純淨的羊毛,象徵祂有充足的智慧。祂的戰車寶座有火焰升騰,車有烈火正在燃燒(參結1章),比喻上帝這位戰士擁有摧毀仇敵的可怕能力。從祂面前有火像水一樣流出(7:10),周圍有千千萬萬的天使侍立。這個景象生動地描畫了一位偉大的審判者,祂有分辨對錯的智慧,有堅持揀選公義的純潔,也有執行判決的能。雖然那隻長著自誇的小角的獸不斷地向天庭發出挑釁,但它迅速被擊殺了,屍體被扔到火裏焚燒。

7:10 萬萬指不計其數,表明侍立在上帝面前的不是只有一國,而是地上的萬國(參啟5:11)。展開了的案卷喻指上帝對世人言行的記錄(參12:1;路10:20;啟20:12,這些經文與本節呼應)。

7:11-12 但以理正在觀看的時候,那隻叫囂的小角終於沉靜了:那獸……被殺身體損壞,扔在火中焚燒(參啟19:20)。但以理轉臉看其他的,它們的權柄都被奪去,但沒有像第四隻獸那樣被毀滅。它們的國還要按上帝的安排存留一段時間,然後併入後來的國中。

7:13-14 人子來到。這一位像人子的,兼有人和神的特徵。在其他經文中,“人子”一詞通常用來區別人類與上帝(如詩8:4;結2:1)。然而,這位人子似乎並不僅僅是人,因為祂“駕著而來”,清楚地表明祂擁有神性、滿有權柄(參詩104:3;賽19:1)。這位“人子得了權柄、榮耀、國度(7:14;與上帝的權柄相同,4:34),儘管這一切目前尚在尼布甲尼撒等人類君王的手中(參5:18)。這位人子的偉大遠超過尼布甲尼撒,因為祂將永遠統治整個世界: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將事奉(或敬拜),並且祂的權柄……不能廢去(7:14)。因此,祂必定不只是以色列的象徵(參18、27節),也必定不只是天使,因為沒有任何受造物有權永遠統治整個世界。

  耶穌宣稱祂必擔當這個角色(參可14:61-62),此事最終在啟19:11-16中,耶穌在末日再來審判和治理萬國時成就。耶穌稱自己為“人子”,多過其他別的稱謂(見太8:20注;約1:51注)。這個稱謂在《舊約》中有兩種用法:第一、指純粹的人類(特別見《以西結書》,書中超過90次用“人子”指以西結);第二、指本書7:13所述的人子,祂是在天上與亙古常在者同住的神子。我們聽到耶穌自稱“人子”的時候,需要辨別祂是指哪種類型的“人子”。事實上,祂是兼具人性和神性的人子,但要相信祂就是《但以理書》所述的“人子”,就需要有信心。在耶穌傳道的末期,祂宣稱自己就是但以理所見異象中預言的天上的“人子”,因此祂的反對者指控祂褻瀆上帝(見以下經文注釋:太8:20,24:30,26:64)。

7:13 人子。《舊約》中的著名短語,意思是“人”(結2:1、3、6、8和整本以西結書)。然而,這個人物並不是人,而是“像”人,在《舊約》中,駕雲表明其神性(詩68:4;104:3-4;賽19:1;鴻1:3)。對這一人物的描述使《新約》作者毫不懷疑這是指耶穌基督。事實上,許多人認為這段經文是耶穌自稱人子的來源(例如,太8:20)。《新約》在設想基督將來在歷史結束時再來時也引用了這些經文,那時祂會駕著雲彩打敗邪惡勢力(例如,太24:30;可13:26,14:62;路21:27;啟1:7)。(BTSB)

7:15-27 解釋異象。與第2章相同,許多解經家認為第7章所描述的四獸,分別代表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和羅馬(見2:43-44注)。四獸在總體上顯示現今的世界都是傾向於暴力和貪求權力,這要持續到最後上帝國度的降臨。在國力和國祚上,第四獸與以前的帝國大不相同,它頭上的十角代表十個王或十個國(7:24);它後來長出一隻小角,強過十王中的三位(如果“十”象徵“完全”,“三”就是“一些”),可能具體指三個王。至於與聖民爭戰,勝了他們(21節),並且折磨……聖民(25節)的“小”角(8節),許多學者認為是指末時出現的敵基督者(見以下經文注釋:太24:15;可13:19;帖後2:3,2:4,2:9-10;約壹2:18;啟11:2,12:6,13:1-10,13:5),其他解經家則認為沒有足夠具體的資料可以確定小角的身份。然而,這個王顯然會褻瀆上帝(7:25),逼迫信徒(21、25節),並企圖廢除上帝的百姓據以敬拜上帝的節期和律法(25節)。信徒將被交在他的手中一載、二載、半載(25節)一共計三年半,或七年審判的一半(見4:16,9:27)。在某種程度上,經文所述與歷史上的幾位暴君吻合,特別是安條克四世伊皮法尼(主前175—主前164年在位;見8:23注),他在主前2世紀逼迫上帝的百姓;然而,經文也不夠具體,以致無法完全確定這個“小角”的身份。天使所關心的,似乎不是小角的身份,而是讓人明白他前面所說的話,就是審判將要來到,信徒必定得勝。這個異象的重點是指出,地上的兇殘國度壓迫信徒的日子必受到上帝的限制,其後有天庭的審訊,四獸在那裏最終要被馴服和消滅(參啟20:1-4、10)。

7:28 但以理的反應。驚惶的但以理只剩餘氣力去思想本章所看見的異象。

但以理異象中的帝國:波斯帝國(1300頁地圖)

約主前538—主前331年

居魯士大帝統一了瑪代和波斯兩大帝國後,繼而征服巴比倫,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政權。在後來君王的統治之下,波斯帝國最終將國界從埃及和色雷斯擴張到印度邊境。居魯士自己曾宣稱:“耶和華天上的上帝,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代下36:23;拉1:2)。居魯士為貫徹執行懷柔政策,使他所征服的民族能真心順服,就立刻釋放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歸回故土,甚至資助他們重建聖殿。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