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2 Revelation 1:9~20 (3.12.5)

研經題目:
1. 根據9節,所有信徒都有份的雙重經驗是什麼,而且他們的生活應有什麼特徵?比較約十六33;徒十四22;提後二12第一句。
2. 我們萬不要以為基督的相貌實際上就是這個樣子。約翰所見到的是一個異象,其中的每一個特點都是我們那得了榮耀的主某一方面的象徵。請在這裏所描繪的每一特點下面寫下它暗示主的性格中的那一種特性。你心中留下的整個印象是怎樣的呢?
3. 在17~20節裏面基督怎樣論到祂自己以及祂與眾教會的關係呢?關於17節,請比較但十8~11、15~19,關於「燈檯」的象喻,請比較太五14~16。
注:
1. 17節:也參廿二13。注意基督把8節上帝論到自己的話應用在自己身上。
2. 18節。「死亡和陰間的鑰匙」:據拉比的教訓,這些鑰匙只掌握在上帝的手中。
3. 20節。「奧秘」:那就是這裏解釋的那意義隱藏的事。比較十七7;太十三11。「七個教會的使者」:有時是用來指每間教會的牧師或主教,但更可能是指守護天使(比較但十21;太十八10)。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9~22:5 書信正文。約翰以“一位好像人子”的異象,帶領讀者進入書信正文。這位人子稱讚和責備祂的七個教會。
1:9~3:22 “現在的事:基督與教會同在,基督認識祂的教會。就屬靈層面而言,榮耀的人子基督與地上正在爭戰的教會同在。這是約翰見到的第一個異象。這個異象拉開了耶穌向七個教會說話的帷幕。全知的耶穌洞悉每個教會的情況,以神聖的權威發號施令,要求信徒真誠悔改,持守信心。
1:9-20 人子在祂的眾教會中。耶穌基督在光芒四射、勢不可擋的榮耀中顯現,向他的教會保證,他已經藉著他的死和復活,掌控那威脅教會的危險和死亡。他雖然升到天上,但也與地上的教會同在,而且比教會更清晰地知道他們的需要。
1:9 約翰被軟禁在拔摩海島上,這表明他與教會的患難和忍耐……一同有份。拔摩海島位於愛琴海,面積約62平方公里,離小亞細亞大陸約64公里,土地貧瘠,是羅馬政府流放政治犯的地方。自古以來,島嶼中心(今斯卡拉)附近就有一個有屏障的港口可供使用,還有其他地方可供小船停泊。一些碑刻和考古遺跡顯示,在約翰來到拔摩海島之前,島上曾建有一座堡壘,後來那個島的居民崇拜亞底米女神。在約翰時期,島上居民不多,大都是異教徒。教會傳統認為,約翰是被羅馬政府流放到拔摩海島上;也有後來的傳統說,他是住在一個洞穴中。無論如何,他在島上很可能有一定的行動自由。約翰大概不是真的被關在監牢裏,而是被禁止離開拔摩海島。
1:10 被聖靈感動,約翰意識到聖靈與他同在,強有力地把他帶進異象中(4:2,17:3,21:10;參結3:12)。主日就是禮拜天,是七日的頭一日,基督復活的日子。
1:11 這裏提到七個教會,來自拔摩海島的信使大概就是按著這裏的先後順序將信一一送達這七個教會。
1:13 人子(見約1:51注),這是符類福音中耶穌喜歡的自稱。“人子”這個稱謂源自《但以理書》。與象徵邪惡國度的四獸相反,人子作為聖徒的代表,從亙古常在者那裏領受了永遠統管萬有的主權(但7:1-14)。1:12-20 使人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到基督神聖的榮耀。這為記敍基督給七個教會的詔令(2~3章)作了鋪墊。
1:14 頭與發皆白,如白羊毛,表示無限的、神聖的智慧(但17:9;參利19:32;箴16:31,20:29)。耶穌站在燈檯之間,眼目如同火焰,能洞察人心肺腑。祂對教會的情況瞭如指掌,可以對每一個教會說:“我知道”(如:2:18-19)。
1:15 基督的腳好像……光明的銅(參2:18),要踏碎所有敵人。眾水的聲音,參結1:24 “像大水的聲音,像全能者的聲音”。
1:16 兩刃的利劍,上帝的道察驗人心,審判悖逆的人(參賽49:2;弗6:17;來4:12;啟19:15)。
1:17 首先的……末後的,人子宣稱自己是永恆的上帝。這與耶和華上帝宣告自己在眾偶像之上的說法相似(賽41:4,44:6)。
1:18 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看似矛盾的是,這位永活者曾為救贖信徒而受死,如今又作為“從死裏首先復活的”那位(5節)永遠活著。耶穌死而復活,因此約翰必須“不要懼怕”(17節);教會也不應懼怕死亡,因為耶穌已經永遠勝過了死亡。關於基督的復活,見林前15:42-57。
1:19 耶穌吩咐約翰把所有的事寫出來,這個命令預報了全書的主要分段。寫給各教會的信猶如詔令(2~3章),講到現在的事。其後約翰的異象主要關乎將來必成的事(見4:1)。
1:20 七個教會的使者可能是人類的信使、牧者,或確實是受差遣作使者的天使,他們大概體現了每個教會的特徵。耶穌將要鼓勵和(或)責備每個教會,參但1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