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詞條:安慰(comfort)

安慰,慰藉(Comfort, Consolation)

摘自證主《聖經神學辭典》

(編按:原書是兩個條目,但主要是英文翻譯問題,因內容接近,故合併。)

「安慰」一詞在舊約和新約的基本觀念,是指某人正經歷困苦的時候,另一個人透過說話或陪伴來予以鼓勵。近義的詞包括撫慰、幫助、紆緩、激勵、勸勉和不要怕。

在舊約,最常被譯作「安慰」的字詞是naham。神是一切安慰的源頭:「惟有我,是安慰你們的」(賽五十一12;另參五十一3、19)。神不單是一位懂得安慰人的造物主,祂更在人遭遇困苦時提供幫助。以賽亞書四十章1節向我們宣告這安慰的福音;先知在那裏勸告說:「你們的神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以賽亞書最後26章,通常被稱為「安慰之書」,因為當中神除了應許現今給予安慰,還有將來受苦僕人的應許──這位僕人會帶來盼望、幫助和拯救,「安慰一切悲哀的人」(賽六十一3)。摩西吩咐百姓「不要懼怕」(出十四13,二十20),為的是想給百姓帶來安慰。當以賽亞重申神與祂百姓同在的時候,他同樣是想帶來安慰:「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賽四十一10)。

在新約,表示安慰的字詞是parakaleoparaklesis,它們都是來自動詞kaleo(意即「召喚」)和介詞para(意即「在旁邊」)。因此,其含義便是要求可召喚某人的救援、求助,和站在旁邊。引伸的意義便是安慰、鼓勵、激勵、勸勉。八福中的第二福,是祝福那些哀慟的人,「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五4)。可是,那些被希律殺死孩子的母親,卻不肯受安慰(太二18)。在這些例子中,其意義與安慰相連。

保羅論及安慰的經典經文(林後一3-7,七2-16),指出它具有帶給人鼓勵的重要作用。神是賜各樣安慰的神,「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一4)。我們藉著基督得到安慰,同時將這種堅忍的精神感染其他人。保羅因提多前來探望而得到鼓勵,提多本人先前亦從哥林多教會受了安慰(林後七4-7)。

耶穌應許門徒會另外賜給他們一位保惠師(或譯作「訓慰師」)。祂會永遠與他們同在。祂是真理的靈;奉耶穌的名祂被差來;祂會將一切有關耶穌的教導指教他們(約十四15-27)。耶穌走後祂會被耶穌差來。祂的出現,會代表基督作為中保、代求者、幫助者和安慰者的角色:「他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且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約十六8、13)。

不論在舊約或新約,神都是安慰的源頭(賽五十一12;林後一3)。基督是安慰者,代求者、倡導者。聖靈是耶穌差來的保惠師,祂要成為我們的訓慰師。教會和基督徒亦要發揮安慰者的功能(林後一4,七7)。

William J. Woodruff

安慰憂傷者

慰問與哀傷如影隨形(伯二十九25;耶十六7);哀傷的原因可能是失去至親(撒下十二24;代上七22;約十一19)。這種安慰臨到悲痛孤單的人(詩七十七2-3)、流淚痛哭的人(賽二十二4),或心中充滿憂慮的人(詩九十四19)。在極端的情況下,人可能拒絕受安慰(創三十七35;耶三十一15)。耶利米哀歌以擬人法形容耶路撒冷遭毀壞落在絕望中,「沒有人安慰她」(哀一2、9;比較鴻三7)。

慰問通常需要個人的探訪,或書信(撒下十1-2)。體貼的安慰者,不會忘記供以飲食(耶十六7),或經濟上的幫助(伯四十二11)。在後聖經文獻中,拉比詳述慰問的正確程序,並強調其價值。

即使是好意的慰問,有時也會弄巧反拙,帶來傷害多於益處。約伯的朋友到來慰問,以表同情之心(伯二11),但約伯稱他們為「使人難受的安慰者」:他們所能給的,只是喋喋不休的言詞(伯十六2-3,二十一34)。雖然約伯的三個朋友以為他們的智慧言語是「神……安慰你」(伯十五11),但約伯幾乎無從得到安慰(見伯六10)。

雖然人的同情有價值,但最終惟有神才能舒緩我們的哀傷。詩篇洋溢著從神(詩二十三4,四十二11,七十一20-21,八十六16-17,九十四18-19,一○三13-14,一四七3)和祂的話語(詩一一九49-50;參羅十五4)而來的安慰所致的祈禱和讚美。即使人的幫助無濟於事,神會親自介入(詩六十九20)。但超自然的安慰,只可以從神那裏尋求,而不是從偶像或算命者而來(亞十2)。

「以色列的安慰」

猶太人從被擄回歸,是神安慰的作為(耶三十一10-14;亞一12-13;比較出三7-8)。以賽亞特別強調以色列國實際上和屬靈上的復興:「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賽四十1-2,五十一3,五十二9,六十六13)。

路加福音二章25節就是基於這先知安慰的話語。西面等待著「以色列的安慰」。這短語與「耶路撒冷的救贖」(路二38;參路二十四21)及「神的國」(路二十三51)有關。這安慰乃關乎彌賽亞的來臨(路二26),及神拯救萬國的揭示。

安慰與神的國

新約認定義人死後,將往一個得安慰之地(路十六22、25)。彌賽亞宣告末世國度的來臨,受苦的人會在其中得安慰(太五4;啟七15-17)。基督徒想到將來的復活,就可以彼此安慰(帖前四18)。

基督徒在今世也經歷到神的安慰。耶穌在升天時,沒有撇下門徒為「孤兒」,聖靈將賜下安慰,就是將父神的愛和能力給予祂的子民(約十四16-18)。

安慰人是基督徒的責任

新約沒有說明如何安慰人,但確有囑咐基督徒要「與哀哭的人同哭」(羅十二15;參伯三十25)。由於神經常對祂的子民作出保證,以致他們能夠安慰別人(林後一3-7,七6-7、13)。當基督徒經歷到基督的安慰,然後與人分享,就能合而為一(腓二1-2)。安慰是使徒職事的一部分(西二2;帖前二10-12)。保羅的宣教夥伴巴拿巴在這方面定必是模範,因他的外號是「勸慰子」(徒四36)。

Gary Steven Shogren

參考書目:

G. Braumann, NIDNTT, 1:569-71; R. Martin, 2 Corinthians; O.Schmitz and G. stahlin, TDNT, 5:773-814; G. stahlin, TDNT,5:816-23; M. R. Wilson, TWOT, 2:570-71.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