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 出埃及記 1~2 (1.5.15)

EXODUS 1~20 Study 1~14

研經日課:出埃及記~廿  共14課

【出埃及記】 

引言 

出埃及記這個名字,採自七十士譯本,以及「出去」。將「救贖」一詞應用於從埃及拯救出來這一件大功上(出六6,十五13)。這卷書本身就給我們指明尋求那藏在史實後面之屬靈意義的方向。這二十章聖經的確滿了教訓;不但出埃及這件事本身,連紅海、瑪拉、以琳、嗎哪、磐石,和賜生命的水,僅舉出這些主要的例子,也都對我們講述屬靈的真理。

在這二十章中,我們可以讀到: 

(a) 靠大能而脫離奴役的捆鎖,和藉流血而脫離死亡。 

(b) 神的愛,首先表現於其受苦子民的同情上,然後表現於拯救他們的行動上,並且對他們的頑梗不信表現出無比的忍耐。 

(c) 神的聖潔要求人獻身,要求人分別出來,要求人聖潔,並頒布一種必須遵行的律法。

(d) 人的忘恩負義令人驚訝,不理神降給他無數的恩寵,以及人信口應承擔行神所吩咐的一切(而隨即又食言了)。 

(e) 但也有一個人,就是摩西,他像以前的亞伯拉罕和約瑟一樣,意識到自己是活在神的面前,並且表現出高度的忠誠和卓越的信心。 

綱要 

一1~七5 以色列民被奴役;摩西的蒙召及訓練 

七8~十五21 以色列民得蒙救贖;十災,逾越節,和過紅海。 

十五22~十八27 以色列民在曠野;隨忘恩又不信,然而他們的困難都蒙神代為解決。 

十九~二十 以色列民在西奈山;神威嚴地彰顯頒布十誡。 

研經題目:

□Study 1 Exodus 1~2 (1.5.15)

1. 如本段經文所示,以色列人對於他們所處的環境有什麼可作對比的態度?比較來十一23~25。神對於這種處境的態度如何?特別參閱二23~25。

2. 摩西自生下來,神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來預備他,使他能承擔他終身的工作呢?比較徒七20~29。這一點如何顯示神做工的方法?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18:27 以色列人出埃及。本書的整個前半部分主要記敍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事件,包括其背景(1:1~2:25),帶領者(3:1~6:30),神蹟(7:1~15:21)和從埃及前往西奈山的旅程(15:22~18:27)。

1:1~2:25 背景:以色列人在埃及。開篇交代全書背景,提到本書與《創世記》的關聯(1:1-7)。新法老壓迫以色列人(1:8-22),摩西在出生時(2:1-10)和後來,在米甸(2:1-22)都蒙上帝保守,以及上帝宣告,祂清楚知道以色列人的痛苦,並且信守與亞伯拉罕及其後裔所立的約(2:23-25)。

1:1-7 雅各的眾子繁衍成為以色列民族。這段經文承接前書《創世記》的敍事,約瑟把雅各和所有兄弟帶到埃及(見創46:8-26)。他那一代人去世(創50:26),以及他的後代在埃及生活。

1:1 以色列的眾子……和雅各一同來到埃及。以色列和雅各這兩個名字所指的是同一個人。作者同時使用這兩個名字的用意是提醒讀著,前書《創世記》早已記述上帝宣佈雅各將會稱為以色列(創32:28,35:10),並把本書內容與上帝應許信守與亞伯拉罕所立、與雅各重申的約(創35:11-12)聯繫起來,上帝是信實的,必並定記念並信守祂的約。這是本書的首要主題(2:24,3:6-8、15-17,4:5,6:2-8,32:13)。

1:2-4 雅各眾子的名字排列,是按照他們的生母利亞、拉結、辟拉、悉帕生他們的順序,但約瑟除外。這份名單也出現在創35:23-26,那裏還加上約瑟的名字,並在個人名字前面加上他們生母的名字。

1:5 七十人,關於這個數目與司提反講論中提到的75人(徒7:14)之間的關係,見創46:26-27注。

1:7 在希伯來文經文中,這裏的以色列人和第1節的 “以色列的眾子”,是同一個短語。本節承接第6節提到約瑟和他那一代人去世,記敍的重點從雅各的12個兒子轉移到他們的後代,就是以色列人,這裏形容他們繁衍的詞彙(生養眾多、繁茂、滿了那地),與上帝在創世時對人類的命令(創1:28),以及後來對雅各重申的應許(創35:11)很相似。

1:8~2:25 新法老,新形勢。埃及新法老的興起(1:8)至去世(2:23),建構了這段經文的寫作框架。經文描述雅各家在埃及如何由生活安穩舒適,變成為奴受壓迫(1:8-22),以及上帝如何在這種處境中保全摩西的性命(2:1-22)。

1:8 這裏提到不認識約瑟的埃及新王,是假定讀者熟悉約瑟來到埃及、歷經波折並最終掌權的故事(見創37~50章,尤見41:37-45)。

1:11 埃及人設立督工來苦害以色列人,這種對督工的描述呼應了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時的用詞。上帝曾預言亞伯拉罕的後代要寄居異地:“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創15:13)。今天,學者普遍認為是蘭塞的遺址位於尼羅河三角洲東部、坦尼斯以南約19公里處的昆地,這種看法已經得到考古發掘的佐證。在主前第二個千年,大批外來的亞裔殖民居住在這裏。關於 “亞洲人”,見創37:28注。此外,在該遺址發現了一間生產裝飾琉璃瓦的工廠,工廠內的陶器碎片上刻著蘭塞這個地名。比東可能位於圖米拉特河的雷塔貝廢丘,在蘭塞東南約27公里處。

1:15-22 希伯來……收生婆(15節)公然違抗法老的命令,顯示她們敬畏上帝(原文直譯:懼怕上帝;17、21節)勝於懼怕埃及王(17節)。作者兩次提到她們這種對上帝的敬畏,以稱讚她們的信心。此外,本部分的故事提到的人名寥寥無幾,甚至沒有提到法老的名字,卻提到施弗拉普阿(15節)這兩個收生婆的名字(這細節對事件的描述並非必要),這更加表明作者很可能是要讚揚她們的行為。收生婆的忠心也顯示出,儘管以色列人被奴役多年,也不知道上帝會呼召摩西,但百姓中仍有敬畏上帝的人。收生婆的榜樣帶出本書的首要主題:以色列人蒙召敬畏上帝,勝於懼怕任何其他統治者、國家或處境。

1:16  “男孩”(原文直譯:兒子;16、22節)這個名詞是1~15章的鑰詞。埃及王為了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叛亂防患於未然,下旨殺死以色列人的所有初生男嬰。上帝將要對法老說的話指示摩西時,祂稱以色列人為祂的 “兒子……長子”(4:22),並且警告法老,他若拒絕聽從,埃及的長子則必死無疑(4:23),第十災應驗了上帝的這個警告(12:29-30)。

1:19 法老質問收生婆為什麼不執行他的命令,有些人認為收生婆的回答是假話。但嚴格來說,我們無法確定她們的回答是不是假話,也不知道那是不是收生婆回答的全部內容。作者只是稱讚收生婆拒絕執行法老的屠殺命令。有人也許會爭辯,法老下達如此惡毒的命令,已不能指望臣民服從他或者完全說實話。然而,本書沒有對這些事件做任何道德評價,記述事件的主要目的,是說明上帝奇妙地保守祂的百姓,讀者為此感到欣喜。

1:22 法老選擇存留一切的女孩……的性命,主要是因為他擔心以色列人的男丁會加入外國軍隊,對付埃及(10節)。這裏強調幾位以色列婦女的忠心,包括施弗拉、普阿,以及摩西的母親和姐姐(2:1-10),她們都敬畏上帝勝於懼怕法老,並蒙上帝使用,有份於上帝最終帶領祂的百姓脫離奴役的工作。此外,諷刺的是,法老的女兒保全了摩西的性命,後來上帝藉著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2:1-22 這段經文記敍摩西性命得以保全的兩段時期:嬰兒時期(1-10節)和年輕時期(11-22節)。顯然,本書要記述摩西在這兩段時期得蒙上帝保守的真實事件,包括有關的背景、事件和人物。在《新約》中,這兩個敍事主題在耶穌出生時要逃到埃及躲避希律殺害一事(太2:13-23)中重現了。讓最初的讀者知道上帝如何保守摩西脫離這些危險十分重要,因為這些事連同上帝呼召摩西的記載(3:1~4:17),應該能使以色列人擁護摩西為上帝指派的 “首領和審判官”(2:14),以及頒佈律法者。

2:1-2 這段新情節開始於一對沒有提名的利未人夫婦生了一個兒子(見6:20注)。利未人是利未的支派後裔(創29:34),後來被分別出來承擔會幕職分(出32:28-29,38:21;民1:47-53)。如果在正常情況下,這孩子的出生沒有什麼不尋常的,但考慮到法老的詔令(1:22),這孩子的未來似乎很嚴峻。(BTSB)

2:2 見他俊美(原文直譯:她看見他是好的),可能只是指摩西是 “健康的”。有人認為這是呼應上帝創造敍事(1:7),這種解釋符合本書開篇所記述的事件類似上帝創造萬物的敍述,來記敍以色列國的誕生。

2:3 記敍摩西出生的文字,可能受了埃及文的影響,甚至借用了埃及用詞,如:蒲草箱蘆荻等詞。

2:7-9 身為埃及的奴隸,摩西的姐姐有膽量對法老的女兒說話(7節),顯示她有莫大的勇氣。她的大膽舉動使摩西的母親可以餵養親子,還收到工價(9節),這結果肯定是她將摩西藏起來時沒有想到的。

2:10 在希伯來原文中,“摩西” 的讀音聽起來很像動詞mashah,意即 “拉出來”。這個名字也可能與埃及文常用詞 “兒子” 有關。由於法老的女兒清楚知道摩西是希伯來人的孩子(6-9節),因此她取 “摩西” 這個名字,可能是因為這個詞的希伯來文含義(“從水裏拉出來”)和埃及文含義(“兒子”)。這兩重含意的諷刺意味在於,她的行動不僅預表了上帝將 “兒子” 以色列 “拉” 出埃及(何11:1),她自己也成為上帝這個計劃中的工具之一。作者沒有提到摩西在法老家中的情形,例如:法老是否知道摩西的出身?他為何竟然允許女兒領養孩子?那個女兒是否出嫁了?細心的讀者也許會猜測這些問題的答案,但本書作者並不關注這些細節。法老的女兒似乎從來沒有向法老說明摩西的真正出身,但這也只是推測。

2:11 摩西長大,在徒7:23中,司提反說當時摩西是40歲。這反映了猶太人的傳統看法。儘管摩西不用受奴役之苦,並且得享法老家人的特權,但他還是認同希伯來奴隸是他弟兄(《和修》“他同胞”)。

2:14 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那個希伯來人的話,預示了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會不斷遇到抱怨(見5:21,14:11,12,15:24,16:2-3,17:3)。徒7:27引用這些話時採用了希臘文舊約《七十子譯本》的譯法(也是《和》的譯法),譯作 “首領和審判官”。

2:16-17 摩西在井旁坐下,幫助牧羊女子取水給她羊群喝,這個舉動與以撒(通過亞伯拉罕的僕人,創24:11-21)和雅各(創29:2-8)所做的相同,他們都是這樣與後來成為他們妻子的女子交往的。

2:18 流珥在後文中稱為 “葉忒羅”(3:1,4:18,18:1)。顯然,這兩個名字指的是同一個人,他就是摩西的岳父,也是米甸的祭司(2:16)。

2:19 稱摩西為埃及人顯示出敍事的張力:雖然摩西帶有許多由埃及人撫育成人的印記,以致流珥的女兒以為他是埃及人,但他也被稱為希伯來人(6節),而他卻選擇認同希伯來奴隸(1節)。然而,摩西殺埃及人的事件(11-15節),使摩西不被自己的民族接納(14節),自己也被迫離開他的埃及家庭(15節)。

2:22 革舜。這個名字的雙關語用法(見NIV文本注釋)概括了摩西對難民身份的無可奈何。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雖然可能是暗指摩西以前在埃及的身份(即 “我以前在外邦一直是寄居的”),但更可能是描述他現在的身份。然而,也許這種模糊性是有意的;無論是在埃及(見23:9)還是在米甸,摩西都是一個外鄉人:他真正的家是上帝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土地(來11:26)。(BTSB)

2:23-25 這幾節經文與1:1-7一同構成本書開篇的提示:識別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後代的身份,不是憑著他們為奴的歲月,而是憑著他們與上帝立約的關係。上帝聽見他們的哀聲,看顧(原文直譯:看見)並知道他們的苦情,就記念祂的應許。

2:23 多年,徒7:30視這段時間為40年(參2:11,7:7)。

2:24 記念,見創8:1注。

Study 1 出埃及記 1~2 (1.5.15)》有3个想法

  1. 答:1. 照著上帝之前對亞伯拉罕所發的預言(創十五13),以色列人在埃及寄居了四百年,受那地的人苦待。雅各的後裔生養眾多,對埃及構成了極大威脅。他們受盡逼迫,就向上帝歎息哀求。上帝知道他們的苦情,看顧以色列人,就記念祂與以色列人先祖所立的聖約。
    2. 摩西生下來三個月後,為了逃避法老要追殺以色列的男嬰,就被他母親放在一個蒲草箱裏,在尼羅河中隨波逐流,上帝卻藉此讓他得以在埃及皇宮中長大,學習一切擔任以色列人首領和審判官必要的知識。他因為誤殺了一個埃及人,逃往米甸,上帝也藉此鍛造他謙卑的品格和耐心,好做以色列民的牧人。這顯明上帝預定萬事,藉著各樣的處境來熬煉祂的兒女,使他們能為祂所用。

  2. Study 1 出埃及記 1~2 (1.5.15)
    背景:以色列人在埃及。

    1、如本段经文所示,以色列人对於他们所处的环境有什么可作对比的态度?比较来11:23-25。神对於这种处境的态度如何?特别参阅2:23-25。
    可作对比的态度:从前被优待,生活安稳舒适;现在被压迫为奴,受苦害。
    神对于这种处境的态度:知道他们的苦情,因纪念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就看顾以色列民。

    2、摩西自生下来,神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来预备他,使他能承担他终身的工作呢?比较徒7:20-29。这一点如何显示神做工的方法?
    神的方法:
    奇妙的方法存留他的性命;
    作为法老女儿的孩子却在自己的母亲身边度过童年;
    在法老宫中学习埃及人一切的学问;
    在米甸成立家庭、孩子、工作等;这些不同的方法来预备他,使他能承担他终身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看到神在摩西的幼年期(1-10)和青年期(11-22)保护他,预备他成为神子民的拯救者—-首领和审判官(2:14),也是律法的颁布者。主耶稣也曾逃过希律的追杀(太2:13-23)。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