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 哥林多前書 1:1~17 (1.11.1)

1 CORINTHIANS Study 1~14

哥林多前書 14

引言

這卷書信是保羅在第三次佈道旅行期間(徒十九1~10),在以弗所所寫的(林前十六8、9、19),期間大約是主後56或57年。在研究本書信時,最好對哥林多這一座希臘大城,及其所誇耀之大智,其對偶像之崇拜及荒淫,以及其繁盛之商業與繁忙的生活,能有相當的認識。寫這封信的目的,部分是為了答覆哥林多人向保羅所提出的詢問(七1,八1,十二1),部分是為了處理他從哥林多所聽到教會中分門結黨及其他流弊等令人喪氣的消息(一11,五1,六1,十一18、20)。保羅至少曾寫過一封信給哥林多人(五9)。

從綱要中就可以看到這卷書信對於實際的道德問題,寄予極大的關切,因此這卷書信對於我這個時代如同對於每個時代一樣,有著深切的關係。不過,這些問題並非根據心理學的分析來加以處理,而是根據人與神的關係來處理。例如,分門結黨的心意是不對的,因為與神發生救贖的關係,並非由智慧聰明而得,乃是藉著謙卑的信服而得,而且因為那些傳講神的福音的使者,只是祂的僕人,向祂負責而已。再者,淫行是污損聖靈的殿,妄用了救贖主用血所買贖的所有物。保羅對於吃祭過偶像的肉這個問題所定下的主要原則,第一點是我們不可因自由而使基督為他而死的弟兄受到傷害;第二點是我們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因此在道德上,正如在教義上一樣,最偉大的事實乃顯示基督教就是基督。而且,這些在這裏啟發並指導保羅之態度的原則,是具有恆久價值的。當我們遭遇到這些問題時,無論其外在的形式如何不同,而其在基本的屬靈問題上是相同的。這些原則能,而且同樣應當啟發並指導我們自己的行動。

在本書信中,有新約中兩段最偉大的章節,就是第13章對於基督徒愛心美妙的描述,和第15章對於復活教義的辯護和解釋。

綱要

一1~9前言
一10~四21教會中的紛爭。 一10~二16。分門結黨的心意是基於知識上的驕傲,它是與福音的本質對立的。有屬天的智慧,但非屬血氣的人所能領會。 三1~四8。福音的執事並非黨派的領袖,而是神的僕人:他們是向神負責,其工作也必須經過祂的試驗。 四9~21。使徒在謙卑和忍耐上的榜樣:但是使徒也具有權柄。
五 & 六         教會中的淫亂。 五章。一個犯了亂倫大罪的人受了譴責,並制定了懲戒的規條。 六章。禁止基督徒彼此之間在教外的法庭中爭訟;生活純潔的屬靈基礎。
婚姻與獨身;對提示問題所作的答覆。
八1~十一1祭偶像之肉;所應決定基督徒對此之態度的原則及所要考慮到的事。 八章。自由必須由愛心來節制。 九章。保羅的榜樣。將同樣的支配原則應用在他的生活上。 十1~十一1。最重要的,是絕不與拜偶像的事妥協。
十一2~34教會聚會中的弊端。 十一2~16。女人在教會中行為的準則。 十一17~34。譴責對主晚餐的濫用。
十二~十四屬靈的恩賜。 十二章。雖然按某種意義而言,恩賜有大小之分,但沒有一種恩賜可以向另一種誇耀。 十三章。愛是比一切屬靈的恩賜都大的。 十四章。要切慕先知講道勝於說方言;首先要考慮的必須是對基督教會有所造就。
十五論復活:基督自己的復活以及一切屬主之人的復活。
十六論為聖徒捐錢。結語。

Study 1 1 Corinthians 1:1~31 (1.11.1)

研經題目:

1. 保羅在這裏設法處置在哥林多教會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不同的因素。所以,在1~9節他解決這問題的做法有什麼重大的意義呢?我們基督徒從這幾節中,關於我們的特權和指望,可以學到什麼教訓呢?

2. 在哥林多教會中發生紛爭的主要原因是些什麼呢?參10~17節。比較三3、4、21。有多少類似的紛爭發生於近日教會的生活中呢?照這幾段經文看來,為什麼他們根本就錯了,補救之法是什麼呢?

注:

12節。亞波羅是居住與哲學中心之亞歷山太的猶太人。他是一個有學問和口才的人,並且擅長辯論。參徒十八24~28。在哥林多,有些人似乎可能為了這些原因喜歡他甚於保羅。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9 開篇點題。開頭這段經文可以分為:問安(1-3節),述說保羅如何為讀者禱告(4-9節)。這兩個部分都預先提到信中稍後論及的一些重要主題。

1:1-9 保羅在第二次宣教旅行期間(可能在主後51年左右)在哥林多建立了教會。保羅很可能是在公元54-55年寫了這封被稱為哥林多前書的信,因為他收到了有關哥林多信徒爭吵的報告(見林前1:11注釋),以及他們的一封信,提出了有關屬靈恩賜、分黨和婚姻的問題。現在稱為《哥林多前書》的作品實際上是(至少是)保羅寫給哥林多人的第二封信;5:9中提到的這封信沒有已知的副本。(BTSB)

1:1-3 問安:使徒職分、成聖、合一。保羅的使徒職分、哥林多信徒的成聖和教會的合一,是這封信的關鍵主題。

1:1 關於使徒的含義和背景,見太10:2注;羅1:1注。在希臘原文中,“使徒”這個詞在本書中出現了十次(1:1、4:9,9:1、2、5,12:28、29,15:7、9[兩次]),比保羅其他書信都多。

1:2 關於哥林多,見 “導論:哥林多古城”。在希臘原文中,成聖與聖徒這兩個詞密切相關,前者是動詞(hagiazō),意為 “成為聖潔”;後者是形容詞(hagios),意為 “聖潔的”。保羅在這裏將形容詞用作名詞,意為 “聖潔的子民,見7:14注。“聖潔”,就是遠離罪惡,獻身聖工。在《舊約》中,上帝把以色列人從萬民中分別出來(出19:5-6)。上帝揀選他們,又賜給他們律法,使他們得以在生活中彰顯上帝的聖潔(利11:44-45)。保羅提醒哥林多信徒,他們已經在基督耶穌裏,上帝已經使他們分別為聖,成為祂聖潔的子民(見1:30,6:11;林後6:14~7:1)。既為上帝的百姓,就要彰顯上帝的聖潔(出19:6;利19:2)。哥林多信徒中有些人趨於自私自利,結黨分派,保羅因此提醒他們,在基督裏,他們與所有在各處的基督徒在屬靈上是合一的(另見4:17,7:17,11:16,14:33、36)。

1:3 恩惠、平安,見羅1:7注。

1:4-9 為哥林多信徒的口才、知識和屬靈恩賜感恩。保羅感謝上帝厚賜哥林多信徒口才、知識和屬靈恩賜。保羅視恩賜為來自上帝的禮物,儘管哥林多信徒在運用恩賜上出了一些問題(8:1-3、10,12:12-31,14:1-40)。

1:4 感謝,見羅1:8注。

1:5 在祂裏面凡事富足,保羅在4:8指出,哥林多信徒因屬靈上的富足而驕傲自大確實不當,這裏的感恩顯示問題不是出在上帝賜給他們的恩賜本身,而是在哥林多信徒使用恩賜的方式。懂得感恩,是解決問題的良方(4:7)。哥林多信徒特別看重口才知識這兩種恩賜(見8:1-3、10,12:8,13:2,14:1-40),但錯誤或不恰當地使用,最終導致教會分裂(8:1-3,12:29-30,14:4)。

1:7 當保羅告訴哥林多信徒,他們在基督裏 “凡事富足,口才、知識都全備”(5節,原文直譯:一切口才和知識都豐富),以致你們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意味著他們信主前已擁有口才、知識和技巧,信主後所得的屬靈恩賜使這些才幹變得更豐富全備。等待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暗示屬靈恩賜只是在基督再來前暫時賜給信徒的(見13:10)。

1:8-9 無可責備,最後審判時,那些像哥林多信徒一樣在基督耶穌裏的人,都不會被定罪(羅8:1)。在基督裏的人已經稱義,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聖(6:11;參羅5:1);因此,在審判的時候,沒有誰能控告他們(羅8:33)。不過,哥林多信徒若要達到行為與他們在上帝面前的身份相稱(3:2-3a),還有漫漫長路,但保羅相信信實的上帝會陶造他們成為應有的樣式。

1:9 信實的,上帝保守到底的應許是值得信賴的。得分(《和修》,與主耶穌基督共享團契;《新譯本》與……連合在一起;《中文標準譯本》進到……契合裏),信徒有分於耶穌的兒子名分,耶穌是一個大家庭中的長子(羅8:29),信徒與祂同釘十字架,並將從死裏復活(羅6:6、8;西2:20,3:1)。(BTSB)

1:10~4:21 因傳道人而分裂。這封信表明,保羅所關注的重點之一是哥林多信徒驕傲自大,重視外表和口才多於聖靈的工作。

1:10-17a 保羅聽聞教會的問題。在書信的開頭,保羅敍述 “革來氏家裏的人” 提到的教會分裂問題。哥林多信徒因對三個巡迴傳道人各有所愛而互相排斥。

1:10-17 保羅對他所收到的關於哥林多教會因不同的領袖而分裂的報告做出了回應。(FSB)

1:10-17 為領袖而分裂的教會。1:10~4:21的這段導言揭露了兩個相關的問題:(1) 教會中存在紛爭,致使信徒要宣告效忠於教會的某位宣教士和領袖(保羅、亞波羅、磯法)。(2) 教會中有些人沒有把傳揚耶穌是被釘死的彌賽亞放在他們理解福音的中心位置。這些紛爭是基於教會的傳道人、教師和傳教士有精煉的修辭和辯論的才華(“智慧的言語”,17節)(參2:1、4、13)。(BTSB)

1:11 提起……(希臘原文dēloō),意為 “指出”、“解釋” 或 “揭發” 事情。革來氏家裏的人(希臘原文tōn Chloēs,直譯:革來氏的人),可能向保羅口述了這些事(5:1,11:18)。革來氏的身份和身在何處(以弗所還是哥林多?還是其他地方)皆無資料:這些 “人” 到底是她的朋友、生意夥伴、親屬,還是家人,也無從稽考。

1:12 哥林多信徒顯然照著誰為他們施洗而結黨分派(14-17節)。保羅非常熟悉亞波羅(16:12)。亞波羅口才極佳,哥林多信徒在保羅離開後,欣然接待他(徒18:24~19:1)。磯法是 “彼得”(加2:7-14)的亞蘭文說法,兩個名字都是指使徒彼得(15:5;加1:18,2:7-14)。與保羅(7:8)不同,磯法有妻室,並和妻子一同前往哥林多(9:5)。在哥林多教會中,顯然有一派高舉 “我跟隨基督” 的旗幟,自稱是最優越的。

1:17a 不是為施洗,保羅認為,洗禮雖然重要(羅6:3;西2:12),但和傳福音相比就顯得遜色了。得救的必要條件是信從福音(羅10:17;林前1:21;弗1:13),而不是受洗。哥林多信徒必須把生活的重心放在福音上,而不是放在某位令他們引以為傲的傳道人身上。

1:17 傳講福音的任務優先於給新信徒施洗,因為施洗不能有效地傳達救恩。智慧的言語,希臘語sophia和logos,第一世紀希臘和羅馬文學中用來描述修辭學的術語,即研究和實踐公共演說中最有效的說服手段。問題主要是宣講的形式(而不是內容)。當保羅傳講耶穌基督的好消息時,他關注的不是修辭的璀璨和論證的能力,而是基督的十字架(見2:2)。不可能用雄辯的口才談論一個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這是一種緩慢而可怕的死亡。旨在給被釘死的人帶來最大的恥辱。基督教宣講中的說服力不是修辭上的璀璨,而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死亡的信息,通過這個信息,上帝的能力(1:18;2:5)有效地引導人們相信耶穌是被釘死的彌賽亞。落了空,如果把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從基督教佈道的中心位置移開,那麼耶穌的死就失去其拯救人的能力。(BTSB)

Study 1 哥林多前書 1:1~17 (1.11.1)》有2个想法

  1. 1. 保羅在這裏著手處理在哥林多教會生活中各種引發分裂的因素。所以,在1~9節他解決這問題的做法有什麼重大意義呢?我們基督徒從這幾節中,關於我們的特權和指望,可以學到什麼教訓呢?
    答:哥林多教會的問題之一在於他們錯誤使用恩賜,抬高自己,輕看其他聖徒。保羅用向上帝感恩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感恩的態度是使人謙卑下來最重要的方法。基督徒是在耶穌基督裏蒙召、成聖的,上帝更在基督裏賜下各樣口才、知識,使我們凡事富足。祂也是信實的,必堅固我們到底,使我們在基督顯現的日子無可指責,可以與耶穌基督連合在一起,有分於兒子名分。因此,我們當懷著感恩之心,善用恩賜來服事基督的身體,而不是自高自大。
    2. 在哥林多教會中發生紛爭的主要原因是些什麼呢?參10~17節。比較三3、4、21。有多少類似的紛爭發生於近日教會的生活中呢?照這幾段經文看來,為什麼他們根本就錯了,補救之法是什麼呢?
    答:哥林多教會發生紛爭的主要原因是結黨,他們為誰給他們施洗而分裂。但福音的核心是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而不是施洗(1:17)。哥林多信徒不應該把福音的重心放在要跟隨哪位領袖,而是認識“十字架的道理”(1:18)。今日教會裏的紛爭也有許多是起因於以自己的恩賜驕傲誇口,以至於輕看其他聖徒。我們必須明白十字架的真意是耶穌基督為教會捨己,而恩賜是用來服事其他肢體的,不是用來高抬自己的。這是我們在教會裏行事為人的根基。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