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 民數記 1 & 2 (2.2.11)

NUMBERS Study 1~25

民數記 25

引言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旅程的記錄,由於在西乃山邊頒授律法而中輟,在民數記中再告繼續。不過,更多律例和法令仍隨同史實貫串於這卷書中。這卷書是一部失敗的故事。百姓被領到應許之地的邊緣,然而由於不信和背逆,便不准他們進去。隨後四十年之久在曠野的飄流,除了有記錄的兩、三件事以外,幾乎全在沉寂中度過了。末了,所有從埃及出來的成年人,除了三個人以外都死了之後,百姓又再度來到加低斯巴尼亞。他們初時的征戰都加以詳細敘述,他們的命運也在巴蘭的神秘預言中預行宣告了。

綱要

一~四章        各支派的人數及次序。利未人的職責。

五~六章        民事和宗教的律例。

七~九章        奉獻會幕。守逾越節。

十~十二章     旅程和怨言。

十三~十四章 派遣探子窺探迦南地。百姓拒絕前進。

十五章          宗教的律例。

十六~十七章 可拉黨的背叛。

十八~十九章 有關利未人和有關潔淨的律例。

廿二~廿五章 巴蘭的預言,以及在巴力毗珥的犯罪。

廿六章          核對民數。

廿七~三十章        各種民事及宗教方面的律例。

卅一章          征服米甸人。

卅二章          兩個半支派承受產業。

卅三~卅四章 統計。

卅五~卅六章 各種民事及宗教方面的律例。

另參:

民數記簡介(環聖新譯本)

民數記的神學(Numbers, Theology of)

研經題目:

□Study 1 Numbers 1 and 2 各支派的人數及次序 (2.2.11)

1. 以色列之最近的將來是以戰爭及敬拜為其特色。在第一章中怎樣將這一點顯示出來?在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中,能將這二者分開嗎?比較林後十3~6;弗六10~13。

2. 第二章所記各支派先後的詳細次序,有什麼目的嗎?所最著重而又以之為核心的是些什麼呢?比較林前十二7、11、12;十四40。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1~25:18 出埃及一代人倒斃在曠野。本章節有兩部分:1:1~10:10和10:11~25:18。在第一部分,以色列人是忠心的、順從的,小心翼翼地做“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1:54;參2:34,4:49;8:4、22,9:5、23)。在第二部分中,他們卻不相信、不順從,最終反叛了耶和華(14:1-10;參11:1-9,14:39-45,16:1-14,20:2-5,25:1-3)。這種叛逆的結果是耶和華的管教:進入應許之地的不是出埃及的那一代以色列人,而是他們的子孫(14:26-35)。(BTSB)

1:1~10:10 以色列人準備進入應許之地。本書講述以色列人如何從西奈山起行,前往應許之地東部邊界的約旦河谷。本書前十章都是講述以色列人在征服應許之地之前的作戰準備。

1:1~10:10 準備進入應許之地。民數記開篇時,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他們在那裏扎了11個月的營(參出19:1與民1:1)。自從他們在出埃及記第19章抵達西奈山以來,經文一直集中在這樣一個問題上:以色列人成為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國民意味著什麼(出19:4-6)?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經文提供了指導人民過聖潔生活(出20~23章,34章;利11~27章)和聖潔崇拜(出25~31章;35~40章;利1~10章)的指示和律法。現在這段經文開始關注一個問題:以色列人如何準備在應許之地行軍打仗?它通過描述需要進行的各種準備工作來回答這個問題(1:1~10:10)。本章節的基調是積極的(見1:1~25:18注):以色列人忠心地執行耶和華的一切吩咐。(BTSB)

1:1~2:34 以色列的人口普查和各支派營地的安排。為了準備即將到來的應許之地的戰鬥,以色列人需要知道他們軍隊的數量(1:1-46),以及他們的軍營在休息或行軍時應該是什麼樣子(2:1-34)。(BTSB)

1:1-46 第一次人口普查。這次人口普查有兩個目的:(1) 顯明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實現了;上帝曾應許亞伯拉罕的後裔要多如海邊的沙(創22:17);(2) 數點二十歲以上能打仗的男丁人數。這兩方面的考慮都能增加百姓征服應許之地的信心。

1:1 西奈的曠野是西奈山附近的區域(見193頁地圖)。自出19:1開始,以色列人已經在這裏安營,他們將要從這裏出發,繼續他們的旅程(10:11-12)。會幕,其他地方稱之為帳幕,出25~31、35~40章對帳幕有具體的描述。會幕剛剛在一個月前建成(出40:2),現在用作上帝在地上的居所,祂從這裏指示摩西。這樣,會幕讓以色列人想起西奈山,也想起伊甸園

1:3 ……能出去打仗的,說明攻佔迦南地的戰爭馬上就要開始。

1:4-19 摩西委任各支派的首領數點自己支派的人數,他在得到上帝曉諭的當天就開始人口普查的工作(18節)。

1:20-46 這次人口普查的結果按支派一一記錄下來。從20歲到60歲的男丁總人數為603,550,與出38:26的數字相同(參出30:12-16)。這些人都被看成是凡以色列人中……能出去打仗的(見1:45-46)。如果把婦女、兒童、20歲以下60歲以上的男丁都算進去,以色列人的總人口可能有兩百萬,奇妙地應驗了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這讓以色列百姓有十足的信心,相信他們能征服迦南地(關於對這些較大數目的質疑,見 “導論:五經中的大數目”)。

1:26-27 猶大是最大的支派。這個支派安營的位置(2:3),以及它作為第一隊往前行的地位(2:9),都表明猶大支派在所有支派當中佔據重要地位。大衛和耶穌都來自猶大支派。

1:47-54 利未人的責任利未人,即祭司支派,不包括在人口普查的範圍內,因為他們的工作要比作戰更加重要。他們負責照料整個營地中最重要的部分,即上帝的行宮——帳幕。以色列人是上帝的百姓,但如果沒有上帝在帳幕中與他們同在,他們的存在就沒有實在意義。利未人的任務是保證上帝一直與以色列人同在。他們負責拆卸、運送和架設帳幕(50-51節),以及守衛帳幕免得被人闖入。普通民眾如果擅自進入帳幕,上帝就會向他們發怒,從而導致很多以色列人死亡。因此,任何闖入帳幕的外人都要被處死,這是上帝對利未人的吩咐(51-53節)。從前也有類似的警告,禁止百姓靠近有上帝臨在的西奈山(出19:11-13;來12:18-29)。

1:53 利未人要在法櫃帳幕的四圍安營……並要謹守法櫃的帳幕。這樣,非利未人就不會侵犯耶和華的神聖產業(見3:38注)。忿怒,耶和華對悖逆的公正怒氣(參利10:1-3與利16:1-2;見詞條“神的忿怒”)。耶和華以愛親近祂的百姓,但祂仍然是他們的王,他們必須十分敬畏祂(參撒下6:7;徒5:1-5;來12:18-29)。(BTSB)

1:54 照耶和華的吩咐在本書的開頭(1:1~10:10)和結尾(26:1~36:13)都是典型的敘述,但在中間部分(10:11~25:18;見10:11~25:18注)卻不然。順服是發自內心接受聖約的必要標誌,因此也是真信心的標誌(申6:1-9;約14:15、23-24;雅2:14-26)。(BTSB)

2:1-34 以色列人的安營和行進。本章經文記載上帝指定以色列人安營時各支派的營地位置,以及他們行進的順序。帳幕位於營地的中心。(埃及法老蘭塞二世在敍利亞戰役中[主前1275—主前1270年]曾採用類似的戰略佈局。這位自稱是神的法老,把自己的大帳棚同樣也安設在軍營的中心位置。)帳幕周圍是利未人,他們的營地安排在第3章有詳細說明。利未人守衛聖所,防止有民眾擅自闖入。在利未人營地之外是其他支派的營地。十二支派分成四組,每組三個支派。在帳幕東側的首要位置有猶大、以薩迦和西布倫支派(2:2-9),在帳幕南側安營的有流便、西緬和迦得支派(10-16節),在帳幕西側有以法蓮、瑪拿西和便雅憫支派(18-24節),在帳幕北側有、亞設和拿弗他利支派(25-34節)。他們在行進當中必須保持這個順序。猶大組的三個支派在最前面,流便組緊隨其後。隨後是利未人,他們負責運送帳幕。利未人後面是以法蓮組的三個支派,「但」那一組的支派則負責殿后(31節)。見198頁圖表。

(198頁圖示)安營時的以色列

起行時的以色列

無論是安營還是起行,會幕(由利未人看守),總是在中間位置,代表上帝在這個民族的中心。猶大支派在安營時居首要位置,在起行時也帶頭。十二支派分為四組,每一組中用黑體字(英文是全大寫字母)標示的是該組中的帶頭支派(猶大、流便、以法蓮、但)。

2:1-34 營地的安排。以色列營地的秩序是全能上帝所關心的。使徒們從未忽視這樣一個事實,ji1上帝是一位講究秩序的神,而不是混亂的神(林前14:33)。營地的藍圖告訴我們三個教訓。首先,會幕在中央,象徵著上帝與祂的子民同在。上帝持守祂對始祖的應許,作他們後裔的上帝。所有人的眼目都應該注目在祂身上。這是聖經連貫的主題(如詩46:5、7、10-11),也是其最終目標(啟21:3、22-23,22:1-5)。藉著道成肉身,主耶穌也住在祂的子民中間。當約翰說耶穌“住在”他們中間時,他使用了營地的圖景(約1:14)。主應許祂的門徒:“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第二,為了教導上帝的聖潔,各支派與帳幕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我們沒有被告知要離多遠,但中間的空間一定足夠寬,足以容納整個利未支派。後來,在過約旦河時,以色列人跟隨約櫃的距離約為1,000米(書3:4)。第三,帳幕東邊是尊貴之地;摩西和亞倫在這一邊扎營,面對入口(3:38)。猶大,而不是雅各的長子流便,被安排在東邊。這意味著猶大領導了從西奈到迦南的行軍。在行軍過程中,帳幕被抬到前六個支派之後,就在中間(2:17),但約櫃走在他們前面(10:33-36)。在描述了軍營的安排之後,這段經文以一個總結來結束:以色列人被數點,是603,550人的隊伍,不包括利未人,所有這些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的進行的。(NBC)

2:2 以色列各支派的旗號和(《和修》“旗幟”)是什麼樣子,今天不得而知;其他古代軍隊也都有自己的旗號。對著(字面意為 “相對”)也可譯為 “隔著一段距離”。在各個支派和會幕中間要保持一段距離。

2:3 東邊。在古代近東地區,這是一種常見的定位方式,因此也是列表開始的自然位置。猶大,雖然不是長子,但他的支派排在首位,這與雅各的預言性祝福一致,即把猶大放在他兄弟的首位(創49:8、10;參創49:3-4)。這個祝福將在大衛王身上得到最初的應驗,他屬於猶大支派,並在耶穌君王身上得到最終的應驗,祂是萬主之主(啟19:16)。(BTSB)

2:14 丟珥在本節的英文是Reuel,但在1:14為Deuel。之所以在拼寫上存在差異,是因為R和D對應的希伯來文字母ר和ד的寫法十分相近,在抄寫時容易產生混淆。

Study 1 民數記 1 & 2 (2.2.11)》有5个想法

  1. 1. 以色列之最近的將來是以戰爭及敬拜為其特色。在第一章中怎樣將這一點顯示出來?在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中,能將這二者分開嗎?比較林後十3~6;弗六10~13。
    答:第一章記載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抵達西奈曠野的第二年,為攻佔迦南的戰爭作準備,因此要數點“能出去打仗”(1:3)的人數,然而卻不數點利未人的人數,因他們要負責辦理帳幕的事,可見以色列當下面對的最重要的兩件事是爭戰與敬拜。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也包含這兩部分:爭戰與敬拜。基督徒爭戰的敵人不再是地上的軍隊,而是“空中掌權者”(弗2:2,6:12)撒但和其爪牙,以及被其佔領的世界,而敬拜與讚美就是我們爭戰能力的來源,兩者是不可分的。
    2. 第二章所記各支派的詳細排序,有什麼目的嗎?所最著重而又以之為核心的是些什麼呢?比較林前十二7、11、12;十四40。
    答:第二章記載各支派的詳細次序,目的是訓練以色列軍隊成為紀律嚴明的軍旅,以反映出帶領他們的上帝是一位有秩序的、聖潔的上帝,以及他們是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必須“各按本位”(2:17),遵行凡耶和華所吩咐的。其中最注重的是耶和華居住的會幕,無論在安營還是行進中,都要在整個軍旅的中心,象徵耶和華與百姓同在,是所有人應該注目的焦點;而且利未人要在諸營中間,守衛聖所,防止民眾擅入。

  2. Study 1 Numbers 1 and 2 各支派的人數及次序 (2.2.11)
    1. 以色列之最近的將來是以戰爭及敬拜為其特色。在第一章中怎樣將這一點顯示出來?在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中,能將這二者分開嗎?比較林後十3~6;弗六10~13。
    * 数点可以征战的人数就是要为战争做准备,但利未人不可数点去作战,因为利未人需要管理帐幕的事。这表明那时以色列的生活就是战争和敬拜。
    * 我们现在的基督徒生活也是征战和敬拜。每个主日到教会敬拜,其余时间靠着主所赐的恩典,在世上与我们的罪征战,以活出神的荣耀。

    第二章所記各支派先後的詳細次序,有什麼目的嗎?所最著重而又以之為核心的是些什麼呢?比較林前十二7、11、12;十四40。

    * 第二章对安营扎寨的详细讲解,表明上帝对次序的看重,“凡事都要按着次序规规矩矩地行”,而这样的次序是有助于整个以色列族群的管理和征战。
    * 会幕是营地的核心,也是起行时队伍的最中心。这表明上帝是以色列的中心。这也提醒我们基督徒生活的中心必须是上帝。

  3. Study 1 Numbers 1 and 2 各支派的人數及次序
    1. 以色列之最近的將來是以戰爭及敬拜為其特色。在第一章中怎樣將這一點顯示出來?在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中,能將這二者分開嗎?比較林後十3~6;弗六10~13。
    * 以色列當時在記人數的時候,都是以成年男子為主,都是可以上戰場的,所以也算是對兵力的計算吧。
    * 而利未人不用登記當兵,他們是專職的祭司,負責照看會幕,執行獻祭儀式,也保護以色列人不觸及神的忿怒。
    * 基督徒也是有戰爭和敬拜,我們有屬靈爭戰,我們要抵抗仇敵給我們的謊言,穩穩站立在神的真道上。對神有正確的認識,了解福音的真理,才能有何神心意的敬拜。

    第二章所記各支派先後的詳細次序,有什麼目的嗎?所最著重而又以之為核心的是些什麼呢?比較林前十二7、11、12;十四40。

    * 猶大是帶領以色列人的頭,神預備的彌賽亞會是從猶大支派出來的,不過這個時候以色列人還不知道。
    * 紮營和旅途的時候,會幕都是在中間,以色列人的核心是上帝的同在。
    * 以色列各支派都有他們的位置,都有他們的工作,全部形成了舊約時期的教會。

  4. Study 1 Numbers 1 and 2 各支派的人數及次序 (2.2.11)
    1. 以色列之最近的將來是以戰爭及敬拜為其特色。在第一章中怎樣將這一點顯示出來?在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中,能將這二者分開嗎?比較林後十3~6;弗六10~13。

    -第一章叙述清点以色列十二支派中从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的男丁数目,要为进入应许之地准备征战。神特别晓谕摩西不要清点利未人,利未人负责管理会幕,以保证上帝一直与以色列人同在。由此可见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的使命就是征服迦南地和敬拜神。
    -基督徒要面对的生活也同样,即在属灵的征战中,“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并且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弗6:13)

    第二章所記各支派先後的詳細次序,有什麼目的嗎?所最著重而又以之為核心的是些什麼呢?比較林前十二7、11、12;十四40。

    -本章,神晓谕摩西以色列营地的详细布局分配,以色列12支派几百万人都要按神的吩咐各就各位,有效配合,确保以色列整体一致地行进及驻营。神关心秩序,人要各按所赐尽己所能,成就神对祂所有子民的祝福。
    -神指示犹大支派(而不是长子流便支派)的阵营在尊贵的东面,也是行军队列的前面,这个秩序应验了雅各的祝福,并在耶穌君王身上得到最終的应验。神又指示,以色列百姓以会幕为中心按支派安营,,这象征神作为以色列真正的君王临在于他们的生活中。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