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4 1 King 16:8~34 (2.9.14)

研經題目:
1. 在北國的耶羅波安王朝與巴沙王朝都全然被滅絕了,後來的暗利王朝也是如此(參廿一22)。這個國家的經歷如何顯示這一國的人愈來愈遠離神,直至暗利(25節)和亞哈(30節)而達於頂點呢?這一點對於罪的自動傳播能力可以對我們有什麼教訓呢?然而在猶大國的王位仍然由大衛的子孫承襲。何以有這種區別呢?試思考十一36和十五4裏面所說的話。
2. 亞哈犯了什麼特別的罪,致惹起耶和華的忿怒呢?他的惡行為何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甚?是什麼使他那樣行呢?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16:2-4 這幾節經文提到了一個原本不為人知的預言。這說明可能有一位先知或預言支持巴沙登基,類似於亞希雅支持耶羅波安(王上11:29-39)。(FSB)
16:11 就殺了巴沙的全家,心利的行為應驗了先知耶戶所說的話(7節),但他只在位七天(15節),因為內戰爆發了(21-22節),暗利冒起作王。
16:14 諸王記(另見20、27節),見14:19注。
16:17 暗利在得撒進攻心利,得撒大概是今天的特拉法拉:在20世紀40年代,考古學家對該地進行了發掘,發現遺址的鐵器時代第一層被灰燼覆蓋,這表明那裏曾發生過毀滅,可能就是暗利攻取該城的結果。
16:21-28 暗利是《聖經》中少數幾個名字被保存在另一個資料中的人之一。美沙碑(約公元前830年的柱子或方尖碑)上的碑文提到了以色列王暗利和亞哈的名字(見王下3:1-27注)。與暗利的首都撒瑪利亞有關的考古遺址證明了暗利王朝的宏偉和繁榮。(FSB)
16:24 關於暗利,經文只記載了一件事,就是他買下了撒瑪利亞山,並在上面建造了北國的新都城。暗利家執政超過一百年,但《列王紀》作者並不認為他還有其他重要的事蹟值得記載。由於暗利家執政時間很長,人們視北國等同於暗利王朝,甚至在暗利家族滅亡以後,亞述文獻中仍稱北國為 “暗利之地”。這表明暗利並不像《列王紀上》記載的那樣簡單,他在國際上也頗有影響力。考古學家認定,從暗利時期(約主前886—主前875年)開始,撒瑪利亞城逐漸有人居住,直到主前722年被亞述人摧毀。
暗利王朝歷經三代,共計四十四年:
暗利(被立為王,BC885-874,共12年);
亞哈(父傳子,BC874-853,共22年);
亞哈謝(父傳子BC853-852,共2年);
約蘭(子傳叔,BC852-841,共12年);
以利亞作先知(BC874-852,共23年)
16:29-34 這六節經文為以利亞的故事設置了背景(17章~王下2章),並介紹了亞哈王,他的故事在18章、20~22章繼續著。(FSB)
16:31-33 去事奉敬拜巴力……作亞舍拉,在與猶大王亞撒同時期的以色列王中(見15:17注),暗利的兒子亞哈是最後一個,也是最邪惡的一個。他不僅犯了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犯的罪,還娶了外邦女人耶洗別,被她引誘去敬拜別神巴力。在嚴格意義上,巴力不是一個名字,而是一個稱謂(意為 “主”),指古代閃族神明哈達,即 “主哈達”(巴力哈達)。它在埃及和敍利亞西北部的古城埃蔔拉首次出現,但是透過在敍利亞海岸的拉斯沙姆拉的烏加列文獻,才對它有更全面的認識。這些文獻描述巴力(哈達)是掌管暴風雨的神明,豐收與否取決於它是否降雨。它是主神伊勒的兒子,女神阿娜特的丈夫,它的敵人是亞姆(“海”)和莫特(“死亡”),它的武器是雷電,象徵物是牛。以色列人住在迦南地期間,許多人都認為拜巴力可以有效地代替或者補充對上帝(耶和華)的敬拜,毫無疑問,部分原因是那塊土地極度依賴雨水才能有所出產。關於 “亞舍拉”,見14:15注。
16:34 希伊勒重修耶利哥城……喪了長子亞比蘭……喪了幼子西割,約書亞曾經起誓詛咒任何重建耶利哥城的人(書6:26),《列王紀》作者明白,這一詛咒是先知傳講耶和華……所說的話。經文沒有具體說明希伊勒的兩個兒子是怎麼死的,可能是他將兒子獻為祭物,也可能是因為上帝的特別審判而死,應驗了約書亞的詛咒。獻孩童為祭是當時迪南多神宗教的一個突出特點,但以色列人的 《聖經》堅決反對這種做法。所羅門為基抹和摩洛建壇(11:7),可能把異教的這種可憎之事帶入以色列,後來腓尼基人耶洗別推波助瀾,令惡俗蔓延。如果希伊勒的兩個兒子確實死於獻祭,則清楚證明過去約書亞帶領的以色列,以及現在這個由背道的君王帶領的以色列,是多麼的不同。以色列人不再征服耶利哥的迦南人,反而接受了他們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