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8 John 4:27~54 (2.9.27)

研經題目:
- 耶穌在34節所說的真理,在前面那幾節怎樣加以說明,35~38節又怎樣加以發揮呢?能使你的生活得到最大滿足的是什麼呢?
- 兩批撒瑪利亞人和迦百農的大臣都信了耶穌,但都經由不同的方式。是關於祂的什麼特別的真理而使他們每一個人都相信了呢?「第二件神蹟」(54節)是指明什麼呢?主的性格或能力的哪一方面引導你來就祂呢?
- 48節似乎是對人的真誠的一種測驗。你會怎樣解釋耶穌在這裏所說的話呢?
注:
35~38節。在自然界還有4個月才是收成的時候,但是在靈界的此時此刻立即就可以收穫了。別的人已經先做了撒種的工作。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4:28 那婦人的水罐大概是一個陶制的大水罐,扛在肩上或靠在腰臀間。
4:32-34 食物吃,耶穌再次用物質世界的具體事物來教導看不見的屬靈世界的事物(見4:15注)。對於耶穌而言,完成使命比有形的食物更重要(參申8:3;太4:4;路4:4;另參太6:25;可3:20-21)。工(《和修》“工作”),見約14:12注。
4:35 在物質領域裏,播種和收割之間有一段時間。但在屬靈領域裏,耶穌的降臨已經帶來了末世的收割,播種和收割同時進行,以致信徒的 “莊稼” 現在正收聚在上帝的國度裏。這裏可能指那些正出城來迎請耶穌,即將相信耶穌的撒瑪利亞人(參39-42節)。
4:36 這語句使人想起摩9:13,那裏 “踹葡萄的” 接續 “撒種的”,描述新時代的豐富和興旺。耶穌宣稱祂在開創彌賽亞的時代,在其中播種和收割同時進行。快樂,看到他人相信耶穌,就有無與倫比的喜樂。
4:37-38 辛苦做工的別人,指耶穌和祂以先的人,特別是施洗約翰以及跟隨祂的人,但在更廣義上,指所有舊約作者和先知。跟隨耶穌的人受惠於別人的工作,並將收穫莊稼。
4:41-42 救世主,耶穌不只是猶太人的救主。耶穌在撒瑪利亞人中大量收割,第一次顯示祂救贖使命的範圍是普世的(參10:16,11:51-52)。早期教會也在撒瑪利亞人中宣教(徒8:4-25)。根據約翰的記載,耶穌的宣教模式是:從猶太地(尼哥底母,約3:1-15)開始,然後到撒瑪利亞(4:1-42),最後到外邦人那裏(4:46-54,參12:20-33)。這預示早期教會在五旬節之後的宣教模式(參徒1:8)。
4:43-54 耶穌治好大臣的兒子這件事,與太8:5-73、路7:2-10耶穌治好外邦百夫長的僕人很相似,但它們不是同一件事。
4:43 耶穌離了……往加利利去,並到了加利利(45節)。敘加距面迦拿至少有79公里(46節),步行至少需要兩三天。
4:44 因為……先知……是沒有人尊敬的,說明耶穌現在前往加利利的原因:祂打算在還沒被人尊敬的地方傳道,以使人相信祂。這句諺語的措辭與太13:57、可6:4和路4:24 的不同,應用也有差別。
4:46 迦拿,見2:1注。迦百農,見可1:21注。大臣大概是一個外邦百夫長,可能是希律安提帕(參可6:14)的手下。根據約翰的記載,耶穌先把福音帶給一位備受尊敬的猶太老師(約3:1-21),接著給一個被排斥的撒瑪利亞婦人(4:1-42),然後給那個為羅馬政府工作的大臣(4:46-54)。以上這些例子暗示,耶穌要把福音帶給世上所有的人。
4:48 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這挑戰不只是針對大臣(耶穌就對他說),也是針對加利利人(“你們”)。有些人可能只是對神蹟奇事著迷,而沒有看到它們是指向耶穌的,因此沒有相信祂(參6:2、26、30)。然而,這並不表示約翰視“神蹟”本身為負面的。相反,耶穌所行的神蹟是上帝用來使人相信祂的主要方法之一;神蹟經常引導人跟從耶穌,或者相信祂是彌賽亞(2:11、23,3:2,4:53-54,6:2、14,7:31,11:47-48,12:11、18,20:31)。
4:49-50 你的兒子活了(《和修》“你的兒子會活”),不僅表明耶穌知道神蹟已經發生,還知道祂親自治好了這個兒子,因此約翰稱這是 “耶穌行的”(54節)一個神蹟。有一個類似但不同的事件記載在太8:5-13(參路7:1-10)。
4:54 耶穌在迦拿行了第一件神蹟(參2:11),這裏記載的是祂行的第二件神蹟。在這期間,耶穌在耶路撒冷行了一些神蹟(參2:23,3: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