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5 約翰福音 7:25~52 (2.10.4)

Study 15 John 7:25~52 (2.10.4)

研經題目:

1. 在這幾節中有哪些實例:(a) 證明主耶穌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 (b) 他們剛開始的信心又怎樣被愚昧弄(27~29節),或成見(35、36節),或傲慢(48~52節)所遏止了呢?其中有哪一項是否也阻礙了我呢?

2. 眾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在大多數事情上都看對方不順眼,但他們卻聯合起來敵擋耶穌。這一次他們採取了什麼行動,而又是什麼使他們無法成功呢?常常有人說,「有思想的人現在沒有一個會相信……」,你在這段經文中能找到任何例證能說明這種態度嗎?

3. 37、38節的應許在哪一方面是四13、14的進一步的說明呢?聖靈使你的生命有了什麼不同呢?比較徒一8。

注:

39節。聖靈已經來到這個世界上,而且非常活躍,但是珥二28的這個特別的應許,直到那升天作王的基督在五旬節那天將聖靈賜下來,才得以成就。參徒二15~18、33。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7:28 殿(《和修》“聖殿”),見2:14注。

7:30 因為他的時候還沒有到,表明耶穌強烈意識到上帝掌管著祂的整個人生,在上帝命定耶穌被捕、被釘十字架和受死的 “時候” 來到之前,祂的仇敵無法捉拿或傷害祂。父上帝不會允許這些事情發生,直到耶穌(上帝的兒子)完成在世上的工作(見2:4注,另見8:20,12:23、27,13:1,17:1)。

7:31 因為彌賽亞會是像摩西那樣的先知(申18:15、18),而摩西在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時行了許多神蹟奇事(出7~11章),因此人們盼望彌賽亞也施行神蹟(參約6:30-31)。無論如何,人們目睹耶穌所行的神蹟之後,他們就很自然地想知道耶穌到底是不是那位彌賽亞。

7:32 祭司長和法利賽人代表公會,打發差役(《和修》“聖殿警衛”)去捉拿耶穌。聖殿警衛是從利未人中選召的,負責在聖殿區域維持秩序。捉拿耶穌的命令,暗指他們計劃要指控祂進行犯罪活動(但見45-52節)。

7:35 在34節,眾人誤解了耶穌的評論(另見3:4,4:15,6:52)。散住(《和修》“散居”,希臘原文diaspora)是猶太人的常用語,指所有不住在巴勒斯坦本地、散居在羅馬帝國內外的猶太人。

7:37 雖然14節提及 “到了節期”(《和修》“節期已過了一半”),其實現在已經是住棚節的最後一天,也是最隆重的一天。耶穌的邀請呼應《舊約》的預言篇章,比如賽55:1(另見賽12:3)。,即 “渴慕” 上帝(見約4:14注)。到耶穌這裏,意即相信祂,與祂建立信賴、持久的關係。到耶穌這裏 “來”,就像一個人到另一個人那裏,“來” 和 “喝” 這兩個動作都表明,委身耶穌不只是理智上贊同,而是全心全意地親身投入和參與。

7:37 節期,見第2節的注釋。這包括一個著名的澆水儀式,象徵著只有雨水才能帶來的豐收,並預示著上帝應許在彌賽亞時代澆灌的屬靈“雨水”(亞13:1,14:16-17)。耶穌實現了住棚節所期待的。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喝,耶穌提供飲水並解除饑渴(賽55:1;啟22:17)。

7:38 儘管沒有具體的舊約經文與耶穌這裏的話相對應,但顯然耶穌總結了《舊約》幾段經文的教訓和含義,描繪上帝在信徒裏面的工作就像河水一樣湧流出來,給他人帶來祝福(見箴4:23;賽58:11)。

7:39 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並非指在耶穌復活之前世上沒有聖靈的工作,因為在創1:2聖靈已經臨在世界,“運行在水面上”(另見創6:3,41:38;出31:3;民11:25)。有些舊約經文甚至提到,在基督降臨之前,上帝的靈就已在信徒裏面工作(見民27:18;申34:9;結2:2,3:24;但4:8-9、18,5:11;彌3:8;參路1:15、41、67)。因此,“還沒有賜下聖靈來” 一定是指聖靈還沒有像對 “新的約” 那個時代所應許的那樣,完全和滿有能力地賜下來(見結36:26、27,37:14;珥2:28-29;參約20:22;徒2:1-13)。

7:40-41 那先知,指申18:15-18提到的那個人(見約1:20-21注,6:14注)。第1世紀猶太教的一些人認為,這位 “先知” 和彌賽亞不是同一個人。耶穌既是先知也是彌賽亞。

7:42 伯利恒是一個位於猶太地中心的村莊,在耶路撒冷以南,彌5:2清楚地預言彌賽亞將在這個地方出生(參太12:5-6;另見7:27注;太2:1注)。基督從伯利恒出來,這裏的反諷意味十分明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事實上耶穌就是出生於伯利恒。

7:45-46 差役(《和修》“警衛”),見7:32注。從來沒有像祂這樣說話的,這句話遠比差役所明白的更加深刻和真實,因為歷史上沒有另一個人同時是完全的神,能帶著無限的知識和上帝自己的權柄說話。

7:50 尼哥底母,見3:1-15。

7:52 與法利賽人的暗示相反,先知有時確實出於加利利,比如約拿(王下14:25),可能還有以利亞(王上17:1)和那鴻(鴻1:1)。法利賽人的回答可能只是反映了當時的人,對加利利人存有偏見,或者約翰可能只是記述他們為求製造言論來攻擊耶穌,甚至寧願歪曲事實(見約8:44、55)。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