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11 馬太福音 8:1~22 (3.1.29)

MATTHEW 8~18 Study 11~28

馬太福音~十八 18

□Study 11 Matthew 8:1~22 (3.1.29)

研經題目:

1. 試思考那些得了醫治的人是何等的不同,而我們的主醫治他們的方法又是何等的不同。這一點在:(a) 祂的權能,並在 (b) 我們為祂做的工作上,對我們有什麼教訓呢?

2. 百夫長的信心因何這樣值得注意。而使基督大加稱許呢?試與約四48作一對比。請注意11和12節的話怎樣預言到記載在使徒行傳上那些革命性的發展。參徒十三45~48。

3. 18~22節。我們的主為什麼離開群眾,祂又為什麼阻止那兩個想作門徒的人呢?比較路十四25~27。

注:

在太八和九章中記載了我們的主所行的九個神蹟,每三個成為一組。馬太習慣於按題材來分類,而不嚴格地以其時間的先後為準。

【經文注釋】(摘自《聖經研修本》)

8:1~9:38 彌賽亞的權能彰顯了上帝國度的本質。耶穌在前面(5-7章)已藉著教導顯明自己是彌賽亞,現在又藉著施行許多神蹟證明自己是彌賽亞,表明上帝的國度確實已經降臨。

8:1~9:34 耶穌以權柄施行神蹟。馬太福音9:35與4:23構成了一個“書擋”。登山寶訓說明耶穌權威的講道和教導,這兩節經文都提到了這一點。第8~9章的大部分內容說明了祂權威的醫治(和其他神蹟),這兩節經文也同樣強調了這一點。(BTSB)

8:1~9:8 治病、訓練門徒和攻破撒但的營壘。耶穌的使命包括服事弱勢群體(8:1-17);糾正一些人錯誤的彌賽亞觀念,他們想跟隨耶穌(8:18-22),但誤解了耶穌的彌賽亞身份;以及攻破撒但的營壘(8:23~9:8)。

8:1-17 馬太在本段落中講述的前三個神蹟表明耶穌醫治了在禮儀上被拋棄的人:一個痳瘋病人、一個百夫長的僕人和彼得的岳母。高度污穢的疾病,可能有外邦人背景,被憎恨的佔領軍司令,以及彼得岳母的熱病,使這三個人在禮儀上都是不潔淨的。本節以耶穌更廣泛的醫治事工結束,馬太指出這是先知預言的另一次應驗(第17節)。(BTSB)

8:2-3 大痳瘋,《舊約》具體記載了許多檢查和對待皮膚病患者的條例。那些皮膚病統稱為痳瘋病,其中有許多皮膚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見利13~14章)。(希臘原文Kyrios)是尊稱,類似“先生”。人們向耶穌求助時,通常稱呼祂為主。由於這個詞也用來表達希伯來文的“耶和華”,因此,在有舊約背景的經文中,“主”可以表明神性(見林前12:4-6注)。叫我潔淨了,痳瘋病不僅是一種疾病,它還能使痳瘋病患者以及任何觸摸祂的人,成為禮儀上不潔淨的人(利13:45-46;民5:2-4;參利15章)。但是當耶穌摸他,那位患者就得了醫治,而耶穌卻沒有因此變得不潔淨。

8:4 切不可告訴人,耶穌小心避免別人誤解祂的彌賽亞身份。雖然神蹟能夠證實耶穌講論的國度確實已經降臨,但祂不願意群眾只為神蹟而來。關於“彌賽亞的秘密”的其他記述,見9:30,12:16,16:20,17:9。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和修》“讓祭司為你檢查),耶穌指示那個得潔淨的痳瘋病患者,要按照律法的要求去做,好使他可以重返社會。

8:5-7 百夫長是統轄一百人的羅馬軍官。根據路加的記載(路7:1-5),百夫長是差派別人代表他去找耶穌的,但馬太沒有記載那幾個人。其實,這兩處的內容並不矛盾,因為馬太經常簡化故事情節。馬太忠實地記錄了百夫長透過他的信使所說的話。他這樣做是基於一個觀念,就是一個人差派別人去做某事,就相當於是他本人親自去做(參約3:17注)。

8:8 這個羅馬的百夫長稱呼耶穌為(參2節),表明他非常熟悉猶太人的傳統。他表示自己身為外邦人,不配將耶穌接到自己的家裏。猶太人若進了外邦人的家,就會使自己成為禮儀上不潔淨的(見徒10:28)。

8:10 耶穌希奇,祂稱讚百夫長的信心堪為楷模,同時責備以色列人沒有信心。百夫長似乎明白了在以色列中……也沒有人明白的道理,即耶穌就是那位百姓盼望已久的彌賽亞。

8:11-12 一同坐席,原文直譯是 “斜倚著用餐”。凡接受耶穌的外邦人,將來都可以在天國裏與猶太人的族長同享彌賽亞的筵席(啟19:9)。這應驗了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創12:3)。但本國的子民(原文直譯:王國的眾子;這是閃族用語,指以色列民)若不效法百夫長的信心榜樣,將與天國無份。哀哭切齒,描繪地獄裏的可怕痛苦。這種描述在本書出現了好幾次(參13:42、50,22:13,24:51,25:30),也出現在路13:28。

8:14 這是彼得和兄弟安得烈的家(可1:29)。彼得岳母所得的熱病(《和修》“發燒”)可能是瘧疾。

8:16-17 醫治有病的人,與為那些被鬼附的人趕鬼,這兩者是有區別的。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疾病都與魔鬼有關。祂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經文指向以賽亞關於那位僕人的預言(賽53章),強調耶穌作為醫治者的彌賽亞角色(見賽53:5;參太11:3-5注)。

8:18-22 耶穌和可能成為門徒的人之間的兩次簡短交流打斷了連續的神蹟,強調了跟隨耶穌的代價。顯然,在每一種情況下,耶穌的命令對詢問者來說都太苛刻了。首先,一個文士所作的承諾的比他實際能做到的多(第19-20節);然後另一個人拒絕全心全意地跟隨(第21-22節)。(BTSB)

8:19 文士是手抄文獻的專家。在以色列,文士的職責包括教導、解釋和管理律法書(見2:4注)。

8:20 人子(見約1:51注;參但7:13)是耶穌最喜歡的自稱,表明了祂身份和傳道事工的真正含義:(1) 祂是謙卑的僕人,祂來為要赦免人的罪(參太9:6);(2) 祂是受苦的僕人,將藉著代贖的死和復活來救贖祂的百姓(16:13、27-28);(3) 祂是榮耀的君王和審判者,將要再來,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國度(25:31,26:64)。沒有枕頭的地方,信徒可以預期,他們也會遭遇與耶穌類似的經歷(約15:18;參16:33),基督徒的生活不都是安逸和舒適的。

8:22 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耶穌明確支持《聖經》的命令,即人應當孝敬父母(見15:1-9)。但跟隨耶穌的呼召卻高於一切命令。任何事物阻礙人全然委身於耶穌以及建基於信心的新約群體,都必須拋棄。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