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為降在陰間辯護——對當代評論家的回應》
In Defense of the Descent: A Response to Contemporary Critics

作者:Daniel R. Hyde
書評人:David VanDrunen
誠之譯自:https://opc.org/review.html?review_id=440
《為降在陰間辯護——對當代批評家的回應》,丹尼爾·海德著。Reformation Heritage Books出版,2010。平裝本,88頁。David VanDrunen(加州西敏神學院教授,OPC牧師)書評。
作為基督徒,我們要用口承認我們心裏首先相信的信念(羅十9-10)。當我們在《使徒信經》中讀到基督「降在陰間」(譯按:英文[He descended into hell]直譯為降在地獄)的時候,這個想法可能會讓我們駐足思考一下。我們真的相信這點嗎,如果相信,我們如何理解呢?如果把這些話從信條中刪除,事情會不會變得更容易一些?
改革宗基督徒可能會特別感到困惑,因為《威斯敏斯特大要理問答》和《海德堡要理問答》對這句話有不同的解釋。聯合改革宗教會(URC)的牧師丹尼爾·海德在這本清晰、簡明、有益的書中論述了這類問題。他認為,這條備受爭議的條款不僅屬於信條,而且在教會承認它、教導它的過程中,也為教會提供了神學上豐富、實際的益處。
海德首先介紹了當代幾位改革宗作者對使用這個條款的反對意見。然後,他提供了一些關於使徒信經的發展,以及將這個句子納入使徒信經的歷史背景。在篇幅較長的第三章中,海德描述了對降在陰間這個條款的六種主要解釋。前四種是非改革宗的看法。基督降在陰間:(1) 是為了繼續受苦;(2) 是為那些作為非信徒而死的人提供第二次機會;(3) 是為了向那些作為信徒而死的人宣佈祂的勝利;(4) 是為了向撒但宣佈祂的勝利。海德簡要地解釋了為什麼前兩種觀點明確地與聖經相悖。他更詳細地評論了第三和第四種觀點——通常分別由羅馬天主教徒和路德宗所主張(譯按:聖公會也持第三種看法)。在這裏,他納入了對以弗所書四章7-10節和彼得前書三章18-19節的有益討論,這兩段經文在這場辯論中經常被人引用。
在第三章的末尾,海德介紹了對這句話的最後兩種解釋,這兩種解釋在改革宗信徒中很常見。(5) 基督作為一個真正死了的人被埋葬了(見《威斯敏斯特大要理問答》,問答50),(6) 基督在一生中特別是在十字架上遭受了如同地獄般的苦楚(見《海德堡要理問答》,問答44)。第四章為這兩種觀點作了辯護。海德正確地認識到,它們是和諧的,事實上,它們抓住了改革宗關於基督降卑的教義更廣泛的兩個方面。本章包括對詩篇十六篇8-10節的注釋,這是這些辯論的另一個重要的歷史經文。(誠之按:改革宗信條解釋“降在陰間”是指基督在靈魂中背負有如地獄般極大的苦楚,詩116:3;撒上2:6。參Ursinus 烏爾西努 《海德堡要理問答注釋》,pp. 228-232。耶穌基督降在陰間,是指祂暫時服在死亡的權勢之下,代替義人承擔了死亡的苦楚,靈魂與肉身暫時分離。)
在第五章中,海德最後討論了在使徒信經和我們的教理問答訓練中保留「祂降在陰間」的好處。這句話把我們與歷史上的大公基督教會聯繫起來,大公教會這麼多世紀以來一直承認這句話。它的真理也在我們心生懷疑的時候支持我們的確據,在我們的痛苦中提供希望,並在我們面對死亡時給予我們平安。
筆者強烈推薦本書,不僅推薦給那些可能反對降在陰間這個條款的人,也推薦給任何希望對它有更豐富的理解和認識的人。對於那些教導兒童要理問答的人來說,它也會很有用。本書篇幅短小,文字清晰,使廣大讀者都能讀懂。
另參:
聖經詞條:樂園(Paradise),亞伯拉罕的懷裏(Abraham’s Bosom),居間境界(Intermediate State),陰間(Ha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