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知與預定:世人都被預定上天堂或下地獄嗎?(聖經研讀版)

羅馬書第八章29節和十一章2節的「預先知道」(希臘文proginosko),希臘文意指「預先愛」和「預先承認」(參彼前1:20)。從以上經文可見,「預先知道」指上帝對人的預先認識,而不單是對未來事實或某人悠關生命之抉擇的預知。事實上,新約主張上帝按著祂預先對人的愛和感情而揀選人,賜給人永生。

多特信經簡介——若非上帝的恩典(Cornelis P. Venema)

這個信條是為了回答亞米念(Jacobus Arminius)和抗辯派(Remonstrants)不合聖經的教導所寫的。它優美地闡明了聖經的教導,即信徒的得救自始至終唯獨是靠上帝的恩典。根據多特信經,救恩——從它的發端,即父神永恆的籌算,到它的預備,即神子耶穌基督和祂的工作(中保),到它的施行,即聖靈藉著福音——都是三一上帝以至高主權所構想並實現的。

創造與上帝在人類中的形象(Green Baggins)

改革宗對上帝形象的看法是,人類受造時既是道德主體(moral agency;類似於羅馬天主教的看法),也有道德的卓越性(moral excellence,路德宗的看法)。墮落之後,前者仍然保留,但後者則完全喪失。

從釋經學看什麼是改革宗神學(Jared Hiebert)

聖經任何部分的意義都必須放在整本聖經的語境中來理解。因此,我們要效法新約作者的樣式,在救贖歷史背景下理解聖經的經文,把經文與在基督裡被實現的終極目標聯繫起來,無論上帝的子民身處何地都能加以應用。

救贖歷史釋經法(Jared Oliphint)

「我們不需要把舊約和新約之間的差異抹平,也不需要忽視十字架和復活後更清晰和更全面的理解,以便在何西阿書的經文中,可以看到它對彌賽亞(這棵植物)有一種初步的、基本的把握,無論在其他方面多麼朦朧和不成熟,馬太都記錄並解釋了它在基督裏最終盛開的情況。」

聖約神學簡介(巴刻)

由上帝主動設立的、上帝與人類之間的盟約關係,將地上和永遠的福分帶給個人,也在他們當中創造出一個群體,以至於他們能擁有上帝子民的團體身份,這事實上是貫穿整本聖經的主題,因此,它會迫使細心的讀者注意到聖約是上帝非常關心的一件事。

方言意義的重探(普愛民)

保羅的意思並不是說,說方言的恩賜,是在個人的禱告生活中要跟神對話,為的是要造就自己,而保羅的意思是,那說方言的實際上只是對神講話,因為只有神能聽得懂他所講的話,並且他實際上不是造就教會,乃是造就自己,因為他在心靈裏所講的事對弟兄姊妹來說都是聽不懂的奧秘。

今天還有預言和方言嗎?(葛富恩)

非終止論者會面對一個矛盾。若預言及方言(《新約》所記載的)繼續存在,那非終止論者就要面對一個實際的困局,就是他們要承認聖經作為上帝的啟示是不全備的。若他們堅持「預言」及「方言」不是啟示性或不全是啟示性(大部分非終止論者都屬這一類),那麼這些現今的現象就被誤稱了。它們根本不是我們在《新約》中找到到的預言及方言。

聖靈恩賜都到哪裏去了?——為神蹟終止論辯護(葛富恩)

非神蹟終止論者是陷在救贖歷史的時代錯亂中,想要在教會歷史的上層建築裏,尋找屬於根基時代的東西。他們被捲入一個矛盾的努力中,想要在封閉的新約正典中,與那些啟示性的恩賜的同在維持同步。

上帝的盟約是有條件的嗎?(Rick Phillips)

信心,如今成為我們得救的條件。而這也是上帝要成全的,因為聖靈會將信心這個使人得救的恩賜,賜給祂的子民(弗二8-9)。為了實現祂無條件的應許,上帝通過耶穌基督的工作和聖靈所賜的有效恩典,滿足了祂自己的條件。